60《老人与海》亲子共听 |《老人与海》深度解读

60《老人与海》亲子共听 |《老人与海》深度解读

00:00
06:28

1.老人与男孩的亲密关系折射出老人对逝去青春的怀恋。

唯一陪伴这位孤独老人的,就是男孩马诺林。老人总想带着男孩一起闯荡,在出海遇到困难时,他多次自言自语:“要是那男孩在就好了”。男孩之于老人,不仅是陪伴和慰藉,更能勾起老人对自己英勇健壮的青春的回忆。在男孩身上,他看到了生命力和希望,在他用年老的身躯与海洋抗争时,男孩成为了他的精神动力。

2.文中多次提到非洲的狮子,狮子象征着老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老人非常喜欢狮子,他年轻时在非洲见过狮子,年老后在梦里也经常梦到它们出现在海滩上。狮子是勇猛的百兽之王,而老人对狮子的喜爱,更多的是因为他喜欢狮子的品格。这就从侧面反映出老人具有不被困难打垮的坚强意志,从而让我们理解了他为什么会屡遭厄运还永不言败,凭借单薄的力量执着地与大鱼和鲨鱼决一死战。

3.对那条大鱼,老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想杀死它,又由衷地赞美它。

本书的很大篇幅都在描写老人与大鱼周旋的情况。精彩的博弈是势均力敌的,这条鱼绝不仅仅是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商品。老人是不屈不挠的英雄,他遇到的这条鱼也是如此。老人多次对鱼表达了歉意和赞赏,但他毕竟是渔夫,他要捍卫自己的尊严,完成自己的使命,不得不结束鱼的生命。鱼所具有的力量和顽强抗争让老人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激发了无限的潜能和爆发的意志,可以说,他们彼此成全了对方。

这真是一本跌宕起伏的作品,处处紧扣人心。除了老人与大海的博弈,还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呢?

1. 老人的原型是格雷戈里奥·富恩斯特。他在年轻时移民古巴,成为一名渔民。1930年,海明威经历了一场海难,正是富恩斯特搭救并转移了船上的人。海明威很欣赏他作为一名渔民的经验和他的为人,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富恩斯特曾陪同海明威在加勒比海追猎纳粹潜艇,还与他一起出海捕鱼或探险,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30多年。1961年,海明威自杀后,这位老人便不再出海。2002年1月13日,104岁高龄的富恩斯特与世长辞。

2.本书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海明威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老人的名字“圣地亚哥”其实是“圣雅各”的西班牙语拼法,“圣雅各”是耶稣四门徒之一,也是一名渔夫。老人把钓索背在背上,喻指耶稣扛着十字架;最后,老人回到家躺在床上的姿势,是两臂笔直、手掌向上的,与基督受难的姿势十分相似。在《旧约》中,人类因为原罪而受到上帝的惩罚,但耶稣基督经受住了苦难的考验,最终得到救赎。而小说同样表达了这种基督精神——老人许久都没有捕到鱼,遭受着无常的命运带来的打击和失意,但他依然直面这一切,毫不退缩,最后完成了作为一名渔夫的“自我救赎”。

3.海明威本人认为,《老人与海》是自己“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写作运用了“冰山原理”。什么是“冰山原理”呢?“冰山原理”是海明威于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来的,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浮在大洋上的冰山,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同样的道理,文学写作也应该以客观叙事为主,不添加过多的枝节和形容,让人在质朴的语言下挖掘和感受深刻的内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