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历史 | 《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打响“反击战”》(中国液晶发展史03)

芯历史 | 《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打响“反击战”》(中国液晶发展史03)

00:00
05:30

《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打响“反击战”》




2009年-2022年,从“跟跑”者逆袭为“领跑”者】

在产业基础薄弱,市场环境“乌烟瘴气”的大背景下,产业界十年的努力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困局,面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依赖进口。

直到受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恶意重创,这一状况才开始有了转机。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致使液晶面板价格雪崩,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厂商一时间在停产边缘徘徊。次年,大陆向台湾液晶面板厂商伸出援手,长虹、康佳、TCL等九家电视企业与友达、奇美签署了交易总额为44亿美元的采购合同,总需求量超1200万片。这一度被评价为“将中国台湾液晶面板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


不过,大陆却被台湾摆了一道,台企以“不愿依靠内地客户,怕渠道被控”为由低价将面板卖给了韩企,双方控制市场供应量的“勾当”立刻让中国大陆面板开始严重供不应求。同时韩企压缩对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出口量,并开始涨价,这直接导致2009年3-8月面板涨幅逾30%,大陆彩电企业也随之陷入困境。


2013年,中国大陆以合伙操控价格的名义对韩台面板厂处以高达3.1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此次事件后,中国大陆商贸部摆明了态度:“液晶面板行业,以后任何事不再与中国台湾合作。”


而让商贸部有如此底气摆出此态度的,无疑是大陆面板产业几年内的迅速成长。

2009年,发改委与工信部发布《2010至2012平板产业发展规划》,将自主建设TFT-LCD列为发展重点,同时恢复高世代产线引进国家审批。


在此东风的助力下,同年10月,尚处于亏损中的京东方出人意料地开始大举扩张,宣布投资280亿元建设中国大陆首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设计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月,液晶显示屏1300万片/年。这一决策很快便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液晶风暴”,在之后的短短10天内,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奇美、友达等厂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试图进军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这背后是抢占庞大中国大陆市场的生死角逐。此时,中国大陆各地计划上马的7.5代以上生产线总数到8条,总投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在这之后,京东方在各地相继建成多条TFT-LCD生产线,随着产能持续释放,自2018年起就一直占据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龙头的位置,智能手机、平板用液晶面板领域也多年蝉联第一。


在京东方获得成功的同时,华星光电也悄然崛起。自2009年成立之初,这家深圳市政府和TCL集团合资的面板企业就自主启动了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当时也曾饱受业界质疑,一方面中国台湾高世代产线已具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日本夏普10代线已开工,由此认为华星光电的8.5代线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然而在27个月后,华星光电成功打入海信、长虹、康佳、三星等厂商供应链证实了其决策之明智,如今华星光电也跻身全球液晶面板第一梯队。

当然,除了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外,深天马、惠科、中电熊猫、龙腾光电等企业为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崛起所做的努力也应被铭记。从2017年起,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第一大国。截止2021年,中国大陆已建成4.5代及以上世代TFT-LCD面板线40条,建成TFT-LCD面板年产能超过2亿平方米,其中主要以8.5/8.6代线产能为主。


事实上,除了企业的自身努力外,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也与庞大的内需市场和背后国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据统计,自2009年起,国家层面出台了10余条相关政策支持液晶面板产业发展。


历经多年,中国大陆由最初的“缺芯少屏”到供应全球,产能还在持续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企业的退出,中国大陆将引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发展,技术发展也会逐步进入“无人区”。未来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又将书写怎样的传奇故事?让我们翘首以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