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世路径的最简洁的纲要;以修身为中枢,向内论述了“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由修心而修身的修习路径。向外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修己而治人的逻辑。在天行看来,如果结合《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则构成了一个由本体论到方法论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经北宋程颢hào、程颐竭力推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更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社会样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从宋代马光著的《大学广义》一卷别出单行开始,《大学》就开始了被众多研究者重新编排整理的命运。从程颢、程颐对《大学》据已意改正、编定,到朱熹据己意的编定章次,以及补写“格物致知传”一章,宋元明清各有众多版本。但王阳明并不认可这种改造。王阳明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格物是诚意之功,致知是诚意之本,止于至善是诚意之极。而且王阳明认为,圣人恰恰是惧后学求之于外,所以才反覆其辞。而后人对旧本分解重构之下,圣人的本意就已经丢失了。所以王阳明反对朱熹对《大学》的改造,并重新“去分章而复旧本”,恢复《大学》的古本。而本专辑所用的也正是《大学》的古本版本。以避其可能之偏。
但就《大学》的内容而言,的确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典籍之一。特别是经朱熹刊定与注释之后,其在儒家经典中的重要性更被推崇。朱熹所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朱熹认为《大学》是“圣人做天下的根本”,是一般人“修身治人底规模”,是“为学纲目”,“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根基,而《大学》又是这根基中的根基,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是藉以对我们的人生加以指导和借鉴,《大学》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的一部重要的传统文化典藉。下面就跟天行一起走进《大学》。
抢沙发新年第一天,听听开新篇。欢迎相互订阅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