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界的斜杠青年——不做世界的观光客,而做科教的探险者。
听书笔记
《别逗了•费曼先生》这本书的内容来自费曼的聊天记录,作者是费曼的好友拉夫•雷顿先生。全书由四部分构成,讲述了费曼从童年到研究生、之后从军参加曼哈顿计划,再后来回学校任教的故事。文风轻快幽默,引人发笑,展示了费曼的科学家精神和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一、关于理查德·费曼
费曼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引力理论、超流理论、部分子模型、费曼图等都是他的杰作。他的《费曼物理学讲义》被奉为物理学领域的经典。
除了物理学家的身份外,费曼还是无线电维修师、电镀工人、保险柜密码破解高手、画家、鼓手、玛雅象形文字的破译者……费曼的有趣,打破了人们对科学家“一本正经”的刻板印象。费曼受人爱戴,除了他在科研方面的贡献之外,更在于他源源不断的好奇心、求知欲、正直幽默的品行,还有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享受快乐的精神。
二、费曼的童年
1918年,费曼出生在纽约郊区一个靠海的小镇,他的童年既轻松又愉快。在费曼成才的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良苦用心。父亲对小费曼的启蒙花了很多心思,采用了先进的开放式教育,在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费曼的好奇心、求知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不仅帮助费曼在科学上启蒙,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性格。是父亲教会了他对某些东西的不看重,不遵守。他深受父亲的影响,不贪慕名利,不畏惧权贵。
三、求学之路
天资聪慧,加上自身的努力,17岁那年,费曼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初主修数学和电力工程,后来转修物理学。费曼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也经常恶作剧,成为了大家的开心果。
1939年,费曼以优异的成绩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来到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跟随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教授研究量子力学,并在1942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费曼在普林斯顿研究生院常常有机会与这些大人物的交流,给了他成长的机会,比如在爱因斯坦面前作报告,公开跟大物理学家玻尔叫板等等。
四、军营生活
费曼在普林斯顿读博士的时候,正值二战,费曼成功入选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成为了曼哈顿计划天才小组的成员,参与到原子弹的研发中。
在封闭的军营中,费曼的生活紧张而忙碌,还不幸经历了妻子的离世。但他是一个特别擅长自我调节的乐天派,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打鼓就成为费曼的消遣。为了给枯燥的生活加点料,他还专门买了两本教人开锁的书,把破解密码的本事练得炉火纯青。
1945年7月16日凌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试验场,人类历史上首枚原子弹试爆成功。费曼裸眼目睹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况。
五、教授与诺奖
曼哈顿计划期间,费曼的学术水平得到了认可,他很快在学术圈有了名气。
1945年,年仅27岁的费曼来到了康奈尔大学教书。
费曼教授对于教育颇有见解。他讨厌死记硬背,主张大胆探索和创新。他曾在访学时就毫不留情地抨击巴西的教育体制。
费曼总结了学习物理的五个理由:
第一是培养会测量和计算的工程师;
第二是培养致力于人类知识进步的科学家;
第三是认识自然和宇宙的美妙;
第四是培养科学的求知方法;
第五是塑造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
1951年,费曼决定加入加州理工学院,他继续醉心于研究和教学,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教授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在1965年因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收获了诺贝尔奖。在颁奖典礼上,费曼说,在发现了他所做事情的乐趣之后,在发现别人运用他的研究成果之后,他已经得到了奖赏。
1988年2月16日,费曼因患癌症去世。第二天,他的学生们在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顶层挂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我们爱你,费曼”。
解读 | 南溪,北京大学翻译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硕士,曾混迹于媒体圈,当过一阵子国家公务员。现在金融业任职,仍以读书码字为终极嗜好。
播音 | 张煜
策划编辑 | 武璇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好
费曼:灯泡放嘴里放得进去,拿不出来。你要不也试试。
声音好听
好听
讲的真不错
好
搞笑
👍
阅
科学家就是要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