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太太
作者:宋宋 朗读:丽媛
说起“勤与俭”,我最先想到的是那位老太太—我的奶奶,我过去的岁月里有很多关于她的记忆。
她是一个矮小的女人,从我对她有记忆以来,她都没有留过长发。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她五官的精致度我早已无法从她长满皱纹的面容上辨别,唯一看得清晰的是那因锅里溅起的油烫伤的疤痕,当时鼓起的水泡已变成增生的组织。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仔细看过她的脸,那道疤痕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那时我在事发现场,当时她在为我们烧芋头包吃。突然发出的尖叫声,到现在我都能想象那时的她有多疼。她总是穿得很朴素,我最记得的是她那破了又补的蓝色砍柴衣。站在我的角度回顾她的生活,我觉得她的一生都是在勤与俭中度过。
先来说说勤吧。
在她那个年代,人民的生活普遍困难,据我爸说,在他小时候家里非常穷。那个时候实行分田到户,我们家爸爸和奶奶那两辈每个人都有分到田地,在我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年纪不算大,也才五十出头,所以他们春秋会种稻谷,夏天还会种荷莲,小时候我常常能看到她在田地里劳作,做不同的农活。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七八月份晒稻谷。那个年代,在小乡村四轮车并不常见,就连摩托车都少,如果是住在大路边的人家,他们晒稻谷一般就铺在大路上晒,如果住在小道边的人家,自家门口晒不下就得另找地方。我们家住在乡政府附近,乡政府有一个很大的篮球场(在我当时看来是很大),那里就是晒稻谷的好地方。既然是好地方,那就得起早去抢才能占领,去得晚了,那就只能看着别人的稻谷在那里感受太阳的热烈。
每批稻谷都要晒七八天,奶奶总是天还没亮就起,扛着晒稻谷的晒垫,早早就出门了。我时常对她感到惊奇,为何她那一副小小的身躯能抗得动那竖起来比她还高,卷起来比她还胖的竹晒垫?而且每天一抗就是七八个来回。
等她在那片大空地上铺好,天已经完全亮了,接着就是干活回来的爷爷将稻谷挑到那边倒在晒垫上,奶奶用挡耙将其铺开。这些动作只是个开头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晒了,稻谷铺开了,等到太阳热度强了,晒半个钟或一个钟还得拿挡耙将其垒起来再铺开,一遍又一遍,为的就是将稻谷晒得均匀。夕阳落下,奶奶还要去收稻谷,说起来,在整个晒稻谷收稻谷的过程,我最讨厌的就是这一步。
每次收稻谷,先是要把稻谷垒成一个小山堆,然后拿一个簸箕盛进箩筐里。稻谷里的一些灰尘杂质扑面而来,脸上、身上、手上都感觉痒痒的,极不舒服。还有就是卷竹晒垫,一不小心双手就会被细小的竹刺扎到,细细密密的摸着有点刺痛。但那个老太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辛勤劳作着,从未在我们面前说过苦和累。我至今还能记起那个扛着竹晒垫从楼上走楼梯下楼有点费劲的她,那个扛着竹晒垫从我面前走向远处消失在转角的她。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穿着破了又补的蓝色砍柴衣回来的画面。因为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人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煤气灶和电磁炉普及起来,进入了千家万户,做菜可以不再使用需要烧柴的大铁锅。随着爷爷和奶奶的年龄越来越大,家里人不再让他们种稻谷做农活,但是呢,她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家里依旧沿用需要烧柴的大铁锅,柴火自己去山上砍,那些破补丁就是她上山下山取得胜利的“勋章”。
每次她去山上砍柴,也是一大早,那时往往我还在梦里和周公畅聊她就已经出门了,要等到响午才会回来。我总是会算着时间,然后眼巴巴地望着屋头的转角,每次等得久了就会焦急起来,反复地问自己问他人:“这么晚了,我奶奶怎么还没回来啊?”待转角出现了一大把柴,我就笑逐颜开,因为我知道是她回来了。小小的她肩上挑着两大捆的柴,那么重,与她相比那柴就像庞然大物,像是随时能够把她压垮。
她向我们家走来,脚步很缓慢,随着她的靠近她的身影越来越清晰,然后我就高高兴兴地上去接她。放下肩上柴的时候,她总是要弯着腰大口喘气缓一会,汗水打湿了她的蓝色外衣,遍布她的头发以及脸颊,脸上和头上都沾上了很多碎屑,脸色略显憔悴。待她缓过劲了,洗漱完整个人干干爽爽的时候,她就又恢复了平日的笑颜,仿佛自己上午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家里有一个小院子,堆满了木柴,房子的外围也布满了,那大半都是她的功劳。家里人考虑到她和爷爷年纪大了,总是叮嘱他们不要再去山上砍柴,可是,她哪里闲得住?院子和外围的柴就没断过!
再来说说俭吧。
可能是上一代人苦惯了,所以很珍惜粮食,我记得从小奶奶都不愿意倒掉剩菜,即使我们跟她说吃剩菜对身体不好。每次家里当顿吃不完的菜,总是会热了一遍又一遍,家里的小孩包括我顶多会吃热了第二遍的菜,比如中午没吃完的菜晚上热了还会吃,但一旦热多次了就不再伸筷去夹。那其他人都不光顾的菜,奶奶却会一个人默默地把它吃完。更可怕的是,平常我们在家她才会多准备一点菜,当我们都不在家只剩她和爷爷时,餐桌尤为简单,可能就炒个青菜,或者弄点咸菜和榨菜配米饭。
类似的节俭事件不胜枚举,那个老太太,已经年过七旬了,我觉得除了勤与俭,用清苦来形容她过去的生活也十分贴切,她总是委屈自己,什么都先考虑别人,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她的一生都在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付出,一生都在那个小乡村度过,没有见过灯黄酒绿,没有感受过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我不知道对于她而言,她是否满意她的人生?我不知道如果她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又会有怎样的人生?现在的很多人,心浮气躁,怕苦怕累,急功近利,奢靡浪费。在这个物资充足的时代,如果我们保有上一代的勤与俭,我想,我们的内心世界应该也会更加丰富吧!
那个我叫奶奶的老太太,愿您的余生平安健康快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