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锦瑟_mixdown

李商隐 锦瑟_mixdown

00:00
16:52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之人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

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

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

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

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

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

“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

“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

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

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xi1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 “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zhi3”,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 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

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

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

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要想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zhu4说:“锦瑟 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

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

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

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

蝴蝶已经何往。玉谿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

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

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谿运用,已经

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

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

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

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

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

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

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

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

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

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

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

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

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

珠喻,自古为然,鲛jiao1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 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 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

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

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

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

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

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

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yun4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

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

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

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

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

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

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

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

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

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 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 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谿诗之所以为玉谿诗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

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yu3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

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

出臆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鸟的天空PM

    一弦一柱思华年,不是“年华”。这个怎么能错。

  • 听友405174360

    喜马文字君错别字太多

  • wyt1891811

    华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