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伊言

立秋-伊言

00:00
10:32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一般每年公历8月7—9日,太阳经到达黄经135°为立秋。《淮南子·天文训》曰:“(大暑)加十五日斗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秋是收获的季节。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也预示草木开始结果孕籽,收获的季节要到了,故有“秋收冬藏”之说。

在古代,立秋时节宫廷有立秋迎秋、祭祀白帝、蓐收等活动,民间则有悬秤称人、秋社、啃秋、咬秋、贴秋膘、晒秋、摸秋等习俗。此时,炎炎夏日已过,人们要称体重,与夏初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消瘦了多少,以便贴补秋膘,大鱼大肉进补一下。立秋时,随着果蔬的成熟,江西婺源篁岭古村进入晒秋的旺季。在我国南方,如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农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农民只能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者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在我国北方,晒秋活动要在秋分、寒露之后进行。立秋时节,农田里各类菜蔬都十分丰富,人们到别人或集体的田地中摘几个瓜果,俗称“摸秋”。虽然人们一般是不会责怪的,但不宜提倡。

在一年的四个“立”的节气中,立秋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立秋代表着秋天的开始,但是并不意味着夏天的终止。在立秋之后,还要经过一个长夏,这是夏天的一个“尾巴”,它要一直持续到三伏天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基本是在8月份才会结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两个季节都要兼顾,不但要继续加强盛夏时节的健脾祛湿工作,还要按照初秋的方法来养生,不能像夏天那样贪凉了。《黄帝内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所以到了秋天,就尽量别吃寒湿的食物了,避免伤了脾。脾湿则生痰湿,从而引起咳嗽。

而秋天,五行属金,对应人体的器官是肺,而悲易伤肺。因此,立秋养生还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便遇有伤感之事,也要进行科学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应做到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伤了肺气,到了冬季就会有一定的不良表现。

此时,生活起居应注意“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促肺气之舒展。衣着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民间流传的“春捂秋冻”的保健谚语就是这个道理。立秋时节的运动,要加强肺功能的锻炼,以养护肺气。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等最为适宜。

立秋之后暑气没有完全消散,寒气却慢慢来临,早晚温度逐渐拉开差距,这个时候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干燥、胸闷、呼吸不畅,有的人开始出现嗓子痛、咳嗽、鼻腔干的情况,这都是因为湿度降低、气压变高了,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不过不用担心,疾病并非无法避免,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能降低患病风险。老人和孩子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儿童做到勤洗手、不吃冷饮、睡眠充足,老人做到防寒保暖、保护膝盖、喝水润肺,同时还要把基础疾病控制好。上班族虽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也要预防生病,家居环境和办公场所要常通风、消毒,经常舒展身体,晚上不要过度熬夜。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十分必要,但一定要因人因地而异,不能盲目跟风。食物应以少辛增酸,进食“温鲜”为主。人之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区别,进补时要注意区分。最好请中医指导,以免适得其反。由于立秋正处于夏秋之交,对一般人群而言,可食用一些防暑膳食,如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鸭肉、鱼肉、猪瘦肉等肉食要适量,且应配以新鲜水果和蔬菜。加之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还需适量增加滋阴润肺食物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萝、雪梨、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还需遵循“秋不食瓜”,这里的“瓜”指的的西瓜,它是夏天的水果,能解暑清心火,在此时大量食用西瓜很容易引起脾湿、导致腹泻,甚至还会引起腹部发胖,秋天就该吃应季的带有酸味的水果,如桃子、葡萄等。

最后介绍一道适合立秋食用的:雪梨猪肉汤

食材:猪肉200克、雪梨一个、蜜枣3颗。

做法:将雪梨切块之后泡入盐水待用;猪肉焯水之后放入清汤锅慢火熬1个小时,再加入雪梨、蜜枣煮20分钟加点盐即可。

雪梨润燥化痰、通便润肠,猪肉补中益气。雪梨瘦肉汤,具有清肺火、润肺止咳的效果,适合因肺火旺而引起的肺燥咳嗽、咳痰、咯血的患者。但如果患有糖尿病、脾胃虚弱、高胆固醇、高血脂的患者需谨慎食用,此外孕妇和月经期的女性也应少食或避免食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诵徽宗mg

    你的声音明显是专业级别的,自愧不如。建议推广你的声音

    傀儡猫妖妖 回复 @诵徽宗mg: 谢谢收听我会继续努力。你的声音也很好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