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房企,还是世界500强

这些房企,还是世界500强

00:00
10:16

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8月3日,一年一度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新鲜出炉,让人又得以一窥全球顶尖企业最新的发展姿态。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从上年的143家增至145家,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冠疫情持续反复等背景下,中国企业整体的表现,依旧韧劲十足。

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地产商,尤其受到关注。500强榜单上的房企,均来自中国,不过今年一共只有5家中国房企上榜,比上年少了3家。他们分别为排名125的绿地控股、排名138的碧桂园、排名178的万科、排名181的中国保利、排名412的龙湖集团。

其中,绿地、碧桂园、万科等,已是该榜单的常客,体现了他们的综合竞争力。以碧桂园为例,其排名连续六年提升,较初次上榜时的第467位,已累计前进了329位。

与此前相比,这些房企平均营业收入有所上升,达到678.8亿美元;平均利润则下降到28.7亿美元。这表明调控之下,房地产的运营逻辑正在沉淀于重塑。

五家“幸存”

能够上榜的房企,必定在营收、利润等指标上,有着过人之处。

比如绿地,该公司正在改变自身的行业属性,横跨房地产、基建业务。去年,其营收达到5443亿元,创下了19%的同比增长率新高;另有179亿元的利润总额,以及6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作为传统“招保万金”序列中的成员,万科、保利的业绩也有目共睹。

万科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528亿元,同比增长8.04%;归母净利润虽有所下滑,但仍有225.2亿元的体量。而收入达2850.24亿的保利发展,也逐渐展现出了国资的优势,甚至已定下了“保三争一”的新目标。

在行业调控、逆水行舟的过程中,龙湖、绿地、碧桂园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均各有上升,表明这三家房企的规模、效益和实力,均进一步得到了认可。难能可贵的是,其中还包含了龙湖、碧桂园两家民企。

“长期主义者”龙湖,规模不如其他四者,但财务指标向来健康。从数据来看,它的债务结构可以算作是地产开发商中的“天花板”。而今,这个数据进一步压缩至7.6%,长短债比高达12.2倍。

更绝的是,民企龙湖的融资成本与国企、央企相差无几。2021年,其平均借贷成本为4.14%,刷新了历史新低,较2021上半年下降了7个基点,较2020年下降了25个基点。

与此同时,龙湖还有非凡的定力,以及抵制诱惑的能力。近年来,房企多元化、转型热火朝天,做医美、做农业、造车、做乐园,应有尽有。龙湖的赛道则有着清晰的边界,聚焦在能力圈之内,不涉足无关业务。

而碧桂园也依然稳健,除了权益回款率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营收同比增长13%之外,有息负债总额、净负债率、融资成本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财务基本面持续优化。

进入2022年,由于疫情反复、宽松政策未传导至市场端的缘故,地产的回暖进度受到了影响。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50.3%。

碧桂园业绩同样有所下滑,但上半年累计权益销售额,仍然达到1851亿,前四个月回款率达95%,整体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今的碧桂园,已被列为优质房企的样本之一。这从其融资举动中,就能看出融资市场对健康房企的肯定。

乐居财经查阅获悉,碧桂园至今已成功发行多笔境内外债券,覆盖了银行间协会中期票据、公司债、供应链ABS、境外融资等多个市场、多个渠道的不同融资产品;今年5月又成为第一批获得“信用保护工具”发债的三家房企之一。

与此同时,碧桂园多次通过回购债券、增持等实际举措,保护投资者利益。上半年,碧桂园已公告累计购回优先票据本金总额5570万美元;而截至2022年7月,该公司已经悉数偿还本年内所有到期美元票据,年内已无到期美元债。

由此可见,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房企,都是凭借自律、稳健的表现,获得青睐的。

“入榜”背后

“500强”的招牌握在手上,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多看一眼。但在这份荣誉背后,房企也同样需要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曾表示,绿地始终牢记“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理念,塑造商业模式,夯实发展根基,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衡量国企不仅仅要看经济账,还得算一笔既追求经济利益、又履行社会使命的综合帐。保利发展也曾表示,其作为央企房企中的排头兵,正在通过社会责任来诠释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民生事业的顶梁柱、脱贫攻坚的主力军的央企担当。

而作为民企,碧桂园同样很注重这一点。近些年,碧桂园得益于城镇化的春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眼下,该公司继续在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穿越周期。

越来越多的规模房企,开始重视自身“交付力”、“服务力”的提升。碧桂园在交付层面,通过强化交楼评估、预验收、“一对一”验房师等举措,不断提升“交付力”,其交付量之大、交付面之广,远超同业。

截至目前,碧桂园已服务1400多个城镇超450万户业主,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200万个,2021年度纳税总额超600亿元,持续为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该公司的智能建造新业务,也积极响应了国家“双碳”规划,助力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杨国强家族及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热心公益慈善,在该领域已坚持投入长达20余年,为社会累计捐赠超百亿元,涉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教学科研、社区可持续等各个方面。

而龙湖女掌门人吴亚军也积极秉承“善待”的理念,回馈社会,响应疫情及汛情,成立龙湖公益基金会。去年7月捐赠2000万元,紧急驰援河南;10月捐赠1000万元驰援山西,携手共“晋”;11月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2亿元,用于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乡村振兴。

消失的身影

相比榜上有名的幸存房企,眼下消失的房企也备受外界关注。

这些曾经也在榜单中无限风光过的明星房企,在走过行业高峰之后,面对一个下行的市场,它们能否重新杀回榜单中,存在很大未知数,甚至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再回来。

例如,恒大和融创,2021年还分别位列122名和364名。但只是过了短短一年时间,它们就已深陷流动性危机中。

许家印目前最迫切的是初步重组方案的出台,但是他又放了一次鸽子,从七月底延后到年底;孙宏斌则忙着出售资产,还清债务,使企业重回正轨。

比较意外的是华润置地(去年位列470名)这次“缺席”了。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最后一名,优美科公司(UMICORE)的营收为286.4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000亿元,而华润置地2021年的营收为2121.08亿元。

按理来说,华润置地上榜应该无压力,但此次却毫无预兆“消失”。有业内人士猜测,华润系公司中,华润置地没有单独参加申报榜单,因为中国华润上榜就足以说明实力,

有媒体人说,从这个角度来说,2022年是过去三十来房地产行业遭遇的史上最难的一年。但从《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来说,有一天再回头看,或许也是未来很多年,房地产最好的一年。

同样,今年《财富》评选的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已出炉,仅有44家房企上榜,为近5年来最低。去年同期,有56家。

房企消失的数量,一方面显示出房地产行业曾经在中国500强中的体量,在2017年到2021年的五年,上榜的房企数量均在50以上,房地产行业也是中国500强占比最大的行业;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伴随地产调控深入,高杠杆运行的房地产行业的经营情况出现了严重困难。

对比去年数据,共有17家房企消失在中国500强名单中,其中有13家目前都面临流动性风险,并未公布年报或只公布了未经审核数据,包括恒大、融创、世茂、蓝光、奥园、佳兆业、花样年、富力、祥生控股等。

比起那些留在榜单上企业的风光,我们的眼光更应该关注那些消失的500强,培育一个头部企业需要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而一旦垮塌,不仅是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往往大型企业上下游的企业也会牵连其中,甚至一夜归零。

交流爆料:1101693159@qq.com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小度之音

    你就是有再大的房子,那里的爱、感情都不在了,幸福、温馨都没有了,再大的房子还有什么意义?——

  • VVVVVIP客户

    什么东西,搞个语音助手都比你强315自动播放成3百一十五

  • 闪灵_IO

    绿地都爆雷了

  • 行动学习罗宏伟

    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