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社交应用的展望(一)

Web 3.0社交应用的展望(一)

00:00
04:34

在加密生态中,除了DeFi、NFT和游戏之外,还有一类生态应用也是我比较关注的-----那就是社交类应用。


说起社交类应用,恐怕我们脑海里马上会闪现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社交巨头:腾讯、脸书、微博、推特、Discord等等。


我把这些社交类应用统统称为Web 2.0时代的社交应用。


这些Web 2.0时代的应用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几乎成为近20年来人们社交活动的刚需。


为什么呢?


因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渗透进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依赖互联网,而人是社交动物,天生离不开社交。所以我们必然在这个新生态中需要新的社交工具进行沟通和联接。


我相信随着Web 3.0的到来,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应用场景的出现,我们同样需要因应新方式和新场景的社交工具和社交应用。


但具体到当下,我们似乎还感受不到我们需要什么新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场景,也看不到有所谓基于Web 3.0的新社交应用占据头条位置。


在某种程度上,Web 2.0的社交应用在现在的Web 3.0生态中,依旧占据抢眼、风骚的位置。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在Web 3.0生态中,不管是DeFi爱好者、还是NFT爱好者还是游戏爱好者,大家都在推特或者微信上发布消息,都在Discord中结社活动。


尤其是推特,它的头像显示功能对加密朋克和无聊猿的崛起起到了非常核心和关键的作用-------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讽刺:一个新生态和新应用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的是旧工具和旧方式。


但这就是无情的现实。


所以尽管我们正在迈步进入Web 3.0时代,但我们的社交方式却依旧停留在Web 2.0时代。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现在的Web 3.0应用在入门方式上还有较高的门槛,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复杂、不够精细。


门槛较高就会限制用户的进入和使用。


比如DeFi。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尽管已经发展两年了,但真正使用过的用户依旧极其有限。不谈圈外人,即便是我们很多读者和听众到现在可能仍然连基本的Uniswap、AAVE都没有用过。


为什么?


因为使用门槛太高了:安装钱包、上这些网站、与合约进行交互......这些步骤中几乎每一步对普通用户来说都是困难、都有摩擦力,都在减低用户的使用热情和兴趣。


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够复杂、不够精细就会限制新情景的出现,新情景不出现,新的需求就不会出现,新的需求不出现,自然新的工具也就不会出现。


我们同样以DeFi为例。


现在绝大多数DeFi应用中,用户基本上都是直接与应用本身进行交互,极少出现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没有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互,社交场景就不会出现。


我们再看NFT尤其是头像类NFT应用。


这算是目前Web 3.0中最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了。但目前这类应用中,社交场景基本局限在议题讨论、投票和造势。而针对这些场景,现有的Web 2.0应用比如推特、微信和Discord等就足够了,而且正好是发挥它们的专长,所以我们感觉不到需要什么新的社交方式,更不用说需要什么新的社交工具。


总而言之,用户群体受限、应用场景没有纵深,Web 3.0的社交场景要出现大爆发还任重道远。


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我认为我们还是能够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预先抓到一些苗头。而当我们试图抓住苗头时,我们一定要把头埋下,认真审视Web 3.0本身的特点和个性。


我相信Web 3.0的社交场景和社交工具一定是基于Web 3.0原生态的。而要基于Web 3.0的原生态,那它就必须基于Web 3.0的基因。


那么Web 3.0的基因是什么?


我认为是地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xiaoeyu

    一个月没见了 老道

  • 亮广亮

    地址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