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围剿局,听起来像个冷笑话

美国芯片围剿局,听起来像个冷笑话

00:00
14:33

一项520亿美元的计划瞬间让全球芯片产业跃至风口浪尖,同时也让美国重新成为世界芯片制造中心。早在2021年5月份,美国半导体联盟就正式宣布成立,这家联盟一共有64家企业成员。

包括苹果、AT&T、谷歌等科技巨头,也有AMD、英伟达、高通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英飞凌等芯片制造商也赫然在内。随着智能产业升级,手机、电脑、电器、汽车、飞机、仪器,几乎每个现代工业品都离不开芯片,全球半导体产业可谓战火连天。

无论是520亿芯片激励计划,还是半导体联盟除了中国台湾的台积电,没有收纳一家中国大陆企业,美国针对国内的矛头已经十分明显。其实这也能够理解,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全球芯片的产能中心逐渐从美国转移到了东亚地区。

中国台湾与韩国强势逆袭,根据美国官方数据,1990年美国芯片产能约占全球的37%,而现在占比却只有12%。更令美国坐立不安的是,有媒体曾经报道,当前美国多数企业所使用的高端芯片源于进口,且进口占比高达九成。

这场芯片围剿似乎蓄谋已久,但战火之中,发起者未必好过。

想回流,得加钱

七月份,芯片法案一经出台,美股的芯片企业股价就持续走高。据不完全统计,英伟达一度涨了4.51%,AMD涨3.38%,高通、恩智浦、迈威尔科技涨超2%。52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

根据一些行业报告预估,这笔投资能够让美国在未来十年里建设19个芯片工厂。尽管这则法案意在激活美国的芯片制造,让整个芯片产业链逐渐回流到本土,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520亿真的够吗?

先看这笔钱对那些一贯财大气粗的芯片企业来说,是否真能起到实质性帮助。芯片行业的成本支出向来高得骇人,尤其是这两年,产业需求催促行业产能与技术爆发,企业的投入便更加阔绰,据悉,仅台积电一家2022年的资本支出就预计高达400多亿美元。

今年三月份,英特尔制定了一份高达88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大型芯片制造基地。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STM)和格芯(Global Foundries)计划在法国新建一家半导体工厂,仅仅是这家工厂的投资规模就预计达到数十亿欧元。据Gartner统计,全球芯片制造商今年的资本支出预计合计将达到1460亿美元。

这么一细究,恐怕520亿美元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此外,有消息传出这则法案主要利好的是那些有晶圆制造厂的企业,例如英特尔。像高通、英伟达、AMD等芯片设计厂商所得到的益处似乎并不是很大,尽管最终的法案又单独为这些企业引入了一个税收抵免,但不可否认,对于整个芯片行业还是多少有失公允,一旦天秤的一方发生倾斜,势必引起其他企业不满。

此前就有消息传出,高通、英伟达、AMD等芯片设计厂商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芯片法案的推出。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有不少声音推测英特尔会成为法案推行背后最大的赢家,更有甚至传言英特尔会因此获得100到200亿美元的补贴。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换句话说,英特尔真的会为了这些钱而放弃自己本身的扩张计划吗?当然不会。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企业在美国生产芯片的成本比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地区至少高出50%,即便是有官方补贴,这点诱惑也未必入得了企业的眼。

其次,据SIA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晶圆厂商宣布了39个新工厂项目,2022年集成电路行业产能将继续增长8.7%。除了美国,全球其他国家也不乏类似的法案推出,例如欧洲地区。

此前,欧盟委员会就推出一项总规模达到420亿欧元的《欧洲芯片法案》。根据规划,到2030年,300亿欧元的公共援助将用于建立大规模的芯片工厂,并吸引海外公司对欧洲的投资,欧盟希望在2030年将其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20%。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想让芯片制造回流,光靠520亿是不够的,想重返芯片巅峰得先加钱。但一系列大手笔的投资,也让联邦政府赤字累计高达5.9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一度达到了15%。除了芯片,还有包括基建投资在内的数千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等待实行。

企业嗷嗷待哺,可惜地主家就快没有余粮了。

顾忌与利益

本以为一呼百应,但韩国却迟迟没有表态。

据悉,为了形成稳固的芯片四方联盟体系,美国一直在等待韩国的抉择,甚至还要求对方在8月底给出最后的答复。全球的芯片产业真的能如美国所愿成功拉帮结派吗?就目前来看,韩国成了最大的变数。

韩国的态度为何如此冷淡?按理说,芯片联盟一旦成立,对全球芯片产业的技术研究与工艺制造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个诱惑,韩国无动于衷是否又有其他不得不屈从的理由?首先,一个最不得不为难的问题就是中国市场。

想让韩国企业割舍掉我国市场实非易事,韩国芯片对外出口中,其中我国就占了6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还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截止到2021年,韩国对我国出口的规模占比占其总出口规模的25.3%,远远高出美国10%。

而韩国两大芯片巨头三星与SK海力士公司在中国均设有大型存储芯片生产厂,产量占全年的40%左右。2021年,三星副社长曾表示,在华投资已经达到460亿美元,2022年2月,三星又投资1010亿元扩建西安闪存二期厂房。至于SK海力士,在华累计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并计划未来3年再向无锡工厂投资2.394万亿韩元。

更关键的是,韩国制造业对于我国进口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数据显示,韩国全年进口商品种类数量大概在1200左右,而其中对我国依赖程度超过五成的就有253种。其中,镁锭、铝电缆、太阳能零件等从我国进口的规模更是超过了97%。

2021年,两国贸易额达到了3600多亿美元,韩联社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8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华出口比重高达25%。这些直白的数字让韩国不得不慎重考虑大洋彼岸抛过来的橄榄枝,毕竟因小失大在商业领域是个悲哀的故事。

当然,全球芯片当前的市场状况也是让韩国模棱两可的关键原因。从一芯难求到库存激增,行业总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202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不断有芯片企业传出库存问题,甚至有些芯片企业不惜开始降价,数据显示,驱动芯片价格回落了大约40%。

5月份,韩国公布了一项数据,韩国企业芯片库存在5月份激增超过五成,创下四年来增幅之最。全球芯片未来会不会走向过剩时代?尽管目前众说纷纭,但韩国的确需要担心一下自身的处境。

毕竟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企业,三星和SK海力士更是合计占有全球DRAM芯片市场近七成市场份额,一旦上游需求降低,势必会造成一番不小的反噬,如此背景下,韩国更加舍不得曾经的大市场,2021年,韩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69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占出口量的近一半。

围剿四缺一,很难说这是一场谋划严谨的战局。而不单单是韩国,其他看似屈服的地区未必真的没有异心。以日本为例,与韩国的进退两难别无二致,早在2020年,日本对华销售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单月就暴涨17.3%,达到了1884亿日元。

既然四面楚歌唱不起来,风萧萧兮,就总有反击的时候。

持久较力,一场拼耐性的角逐

列阵已布,焉有不战之理。虽然我们的确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当前我国企业从光刻机到高端芯片都还没有完全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有数据统计过,国内芯片产业的自给率只有16.7%,距离2025年自给率达到70%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研发不足是一大软肋,这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威胁比任何一项外界因素都大。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研发支出中,约56%来自总部位于美洲地区的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英特尔,自己一家的研发占比就高达19%。欧洲地区公司约占8%。而亚太地区公司,包括晶圆代工厂、fabless和IDM半导体研发支出超过全球总额的29%。

具体看来,日本占比7%,中国台湾占比14.4%,而中国大陆在2021年全年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只有3.1%。坦白来讲,就研发技术这一条便能让我国的芯片产业蹉跎日久,资本狂欢,得到的却是泡沫一堆。

时至今日,很遗憾的是资本也有些撑不下去了。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半导体行业共有184家公司获得融资,早期项目(天使轮、A轮、B轮)125家,占比约68%,C轮24家,D轮6家,这意味着半导体相关公司能走到C轮的公司正在减少,赛道降温,资本正在渐趋清醒。

当然,这算是好事,大浪淘沙,能留下的才有资格继续站在这个舞台上。何况谁也不能就此驳回我国在全球芯片角逐中的全部底气,毕竟行业竞争,除了要看技术研究,更要对比产业链的完整性,市场规模潜力,还有关键原材料的掌握权。各种条件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地区都很难独霸整个领域。

以芯片制造中最不可或缺的光刻机为例,动辄一台几亿美元的光刻机很难实现“独家”制造,从光刻机构成分析来看,美国光源占27%,荷兰腔体和英国真空占32%,日本材料占27%,德国光学系统占14%。

换句话说,一枚芯片背后其实是科技制造全球化的产物。

眼看科技制造全球化如火如荼,芯片便成了一场消耗庞大的持久战,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的处境显然没有太糟糕。早在2020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就达95.2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以9.2%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增长市场之一,2017-2020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7年的7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95.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8%,2022年则达到111亿美元。

具体来看某些关键原材料,例如镓与氢氟酸。前者我国的产量与储量均为世界第一,占到了全球储量的68%,达19万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全球的金属镓储量只有27.93万吨。2020年中国粗镓产量达290吨,这一年全球的粗镓产量也不过300吨。

氢氟酸应用广泛,储量却并不富裕,全球共计只有3.2亿吨,而我国的储量达到近4200万吨,排名全球第二。诚然,这些后盾性产业赋予了我国芯片行业全球追击时一种强大的耐心,以及一种领域上的认同感。

芯片联盟逃不了排他的嫌疑,但也从中暴露了一个信号:行业的转折点即将到来,不进则退,人人自危。混乱中,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

版权声明: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首发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与修改。如需商务、内容等相关合作,请联系本人微信号:wddtalk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关注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