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读】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研读】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00:00
05:24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背景音乐:金梓
文字转换:陈妍竹
文字一校:李海娟
文字二校:孙思琪
工作协调:滕亚慧、杜玉芹

公众号:子约2014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杜甫的诗歌。我们今天讲杜甫另外一首组诗《曲江二首》。

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在长安城南朱雀桥的东边,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和大唐的盛衰是同在的,所以杜甫把曲江的盛衰和大唐联系在一起,他将全部的哀思寄情于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时世的变迁。我们今天读这组诗的第一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绊此身?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伤春之作,其实在伤春的背后作者还有另外的一种诉求,另外的一种情感。我们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作者是由伤春来入手的。“一片花飞减却春”,落下了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风飘万点正愁人”,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上,这更让人发愁。中国文学有一个伤春的母题,这个母题是来自于屈原。屈原的《招魂》当中写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这是伤春的一个源头。所谓的伤春直接的原因就是春天到来之后花盛开了,继而花落了,看到落花让人悲伤,觉得春天即将离逝,一个美好的季节要离开了,这是一种伤春。实际来说在伤春的背后,它蕴含着诗人更大的自身的愁绪。杜甫也是这样,这个时期他当左拾遗,但这是一个谏官,位置并不高,只是负责劝谏皇帝的。杜甫志不在此,他的理想是“致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他当左拾遗完全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说他有自己的一种伤感,借着伤春把它表现出来。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杜甫接着说,且看将近的落花从眼前飞过,所谓的“经眼”就是过眼。前面已经有了“风飘万点正愁人”,花马上就要落尽了,这些花从眼前飞过,面对着花即将落尽的现实,他说我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来入口。“伤多”就是过多的意思,用喝酒来弥补伤春的感受。

接着杜甫写了曲江的一个现实:“江上小堂巢翡翠,边高冢卧麒麟。”“翡翠”就是翡翠鸟,“江上”就是江边。翡翠鸟在江边的楼阁上做巢,“江上小堂”原来是贵族的住所,他们享乐的场所,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很多的唐代贵族已经被杀光了,“小堂”成为了无主之小堂,所以说很多鸟就在那里做巢。“苑”是指芙蓉苑,芙蓉苑边上有很多高大的坟墓,原来立着的麒麟现在已经卧倒了,就说明这些高大坟墓他们的后代也没有了,没人再管理这些坟墓了。这是杜甫用丽景来写哀愁,表面看着很华丽,实际是写一个巨大的悲哀,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面对着此情此景杜甫应该怎么办?他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绊此身?”所谓的“物理”就是事物的兴衰变化之理,我仔细研究事物的兴衰变化,得出的结论是要及时行乐,很多问题我管不了。杜甫最后说那就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名誉,虚浮的荣誉束缚自己呢!

最后我们能看到杜甫的是一种乐观,一种旷达,但是乐观旷达背后他是有一种极度的感伤,极度的悲慨的。所以说我们读杜甫的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杜甫乐观旷达的背后是他对时代的感伤,是对自己不得志的悲情。也就是说杜甫他是有巨大的理想的,他当左拾遗是不满足的,但是又没有办法,通过伤春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了,这是《曲江二首》第一首所表现的内容。(1304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09461nweh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1313133ligd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花边 一作:苑边)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1384291jruu

    2022.8.13.13:52.

  • 小宝mom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