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道性篇

《修行者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道性篇

00:00
09:56
第七十七章

(道性篇)



一、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二、译文:天道自然的规律,不就是很象拉弓射箭吗?弓拉的高了就向下降,弓拉得低了就向上升一下;也就是拉得过头了就要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补充一些。天道的规律,就是放下多余的,补充不足的。而世俗之人则不会这么做,他们损耗本来就已经不足的东西,而给予本来就已经很多的。谁能将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呢?只有顺合于天道者。所以圣人维护而并不把持事物,将事物做成功了,也不处在有功的位置,圣人是不想让人们知道他的贤能的。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1、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译文:天道自然的规律,不就是很象拉弓射箭吗?弓拉的高了就向下降,弓拉得低了就向上升一下;也就是拉得过头了就要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补充一些。

解析:天道规律是平衡且自然的,舍多少,就会补回来多少。从某个角度来讲,物质方面补回来的也可能会更多些,因为舍的时候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而且还有善良的意识信息方面,所以有时候也会由无形化有形补报回来,成为福德。如果是修道人,就可能会获得功德。假如由于你善良的行为,使更多人连带受益,那么补报回来的会更多。但前提是合于天道的舍,才会有合于天道的补报。如果贪得,占了别人多少便宜,天道规律就会让占有者损失多少,也可能损失的还会更多,因为除了物质方面的贪得,还满足了占有的欲望,所以才会损失的更多。如果由于贪得给其他局外人也造成了损失,那么同样会算在贪得人的身上。损失巨大,可能就不只是一点点物质方面的损失,有的甚至会出现大灾难,直至失掉性命。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文:天道的规律,就是放下多余的,补充不足的。而世俗之人则不会这么做,他们损耗本来就已经不足的东西,而给予本来就已经很多的。

解析:如果合于天道的舍,就会得到弥补不足之处的回报。比如说钱多身体不好,那么就要知道停止了,不要再贪得钱财了,舍去赚钱欲念,把机会留给别人,用多出来的时间休养调理身体,就会得到好的身体补报。

但世俗人却经常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使事物的结果相反。本来这个人钱多身体不好,但他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财,继续损耗身体,以至于累出大病,用多少钱也换不回来,赚多少钱也无福消受了。



3、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谁能将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呢?只有顺合于天道者。所以圣人维护事物并不把持事物,将事物做成功了,也不处在有功的位置,圣人是不想让人们知道他的贤能的。

解析:道是运化且包含着万物的,修道人把自己丰厚的东西奉献给天下,就会获得与道合一的信息能量,会获得道的丰厚加持。修道人看透世间的无常,世间没有长久的事物,所以并不把持占有事物,奉献于天下也是修行法门。但是修道人并不会持着于这样做,因为为了自己的目的这么做是违背于道的空无本性的,会由“德”降为“义”甚至于“礼”(请参考第三十八章)。所以圣人也只有在内心没有所得的目的时才会那么做,而不会持着于以舍换道,即使舍去心力帮助人做成了事情也不能居功自傲,因为那样会把将要获得的天道补报对冲掉了,得不偿失,以至于不使人知道是自己帮助人为好。



四、运用法门:本章讲述的是舍得的应用法门。人们要合于天道的舍,才会获得最需要的东西。如果人们将自己本来很少的东西舍了去,而换得了自己本来就多的东西,就会能巧成拙,是最不好的方法,甚至出现恶果。如果作为一个修道者,眼光更要开阔,舍的行为与方法应该更为合理,只有合于天道的舍,才会得到天道的加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