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吟月词班第十六讲 – 一剪梅(一)

洞庭吟月词班第十六讲 – 一剪梅(一)

00:00
39:10

洞庭吟月 词班第十六讲– 一剪梅(一)

主讲老师青螺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正格体:

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代表。此调以周词、吴词为正体,若卢词、张词、蒋词之添韵,曹词、李词之减字,皆变体也。此词前后段第二句、第四句、第五句俱不押韵,宋词惟周紫芝“无限江山”词与之同。周词前段第二句“两岸斜阳”,“两”字仄声,谱内据之,馀悉参所采诸词。

《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一剪梅花万样娇(韵)。斜插梅枝(句),略点眉梢(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中中中(句),中仄平平(韵)。

轻盈微笑舞低回(句),何事尊前(句),拍误相招(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

夜渐寒深酒渐消(韵)。袖里时闻(句),玉钏轻敲(韵)。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中平中(句),中仄平平(韵)。

城头谁恁促残更(句),银漏何如(句),且慢明朝(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

句式:

上片:7:4:4,7:4:4;

下片:7:4:4,7:4:4。

例词(一)

一剪梅北宋·周邦彦

押词韵第八部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

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

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这是一阕咏梅的词,宋人喜欢把一枝形容为一剪,一剪梅花,就是一枝梅花。万样娇,就是说,梅花在他心目中的美是一个字“娇”,而且不是一般的娇美,是“万样”的、风情万种的。所以这个词牌,就用一剪梅来命名了。

上片,状物,这里词人用拟人的笔法,在写梅树,似乎是一位少女,开始梳妆打扮了,把梅花斜插,仿佛是少女的眉梢上一般,微笑着,在风中轻盈起舞,舞姿飘若惊鸿,仿佛是在对酒宴上的人们拍着手招呼。

下片,写夜渐渐深了,也渐渐冷了,酒意也慢慢消去了。经常可以听到美人的衣袖里玉镯敲碰的声音。城头上是谁在催促着打更,银饰的漏壶怎么样了,让明天的早晨来得更晚一些吧。

这首词上阕写景咏物,把梅花比作娇美的女子,又是眉梢,又是微笑舞蹈,又是拍手相招,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而下阕抒发情感,词人原本是饮酒赏梅甚是乐趣,可是随着夜深,用来消愁的酒也慢慢消散,清醒的他又想起来心里的那个她。然后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的打更声,不甚哀伤。她不愿太阳升起,不愿第二天的到来,只想慢慢享受这凄清的夜晚。

例词(二)

一剪梅送杨师醇赴官

北宋末·周紫芝

押词韵第十二部

无限江山无限愁。两岸斜阳,人上扁舟。

阑干吹浪不多时,酒在离尊,情满沧洲。

早是霜华两鬓秋。目送飞鸿,那更难留。

问君尺素几时来,莫道长江,不解西流。

从词意看,此词应该是作者晚年,在庐山闲居时所写。送一位朋友去赴官。首联由一个七言句领起,无限江山无限愁。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家国的无限惆怅。同时,在自己晚年极度寂寥中,又要和友人离开,自是十分的悲凉。两岸斜阳,烘托自己的情绪,人上扁舟,友人上船离开了。自然引出下拍,阑干吹浪不多时,指友人离开,自己目送,而手里还拿着离别的酒樽。酒在离尊,情满沧洲。自己送走了友人,对着惨杯,无法释怀,满满的离别之情,留在了自己的隐居地,沧州(作者晚年隐居庐山)。

早是霜华两鬓秋。目送飞鸿,那更难留。下片开始,直接抒情,岁月的摧残,两鬓已秋,满头的白发,目送着飞鸿远去(暗示友人离开),知道自己什么都留不住了,友人走了,留下了孤独的自己。尾拍表达了对友人消息的盼望,记得给我来信啊,别意长江不解西流来应付我。此处化用白居易在江州盼望自己弟弟白行简的句子而来: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白居易的《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例词(三)

一剪梅宋·李清照

押尤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李清照的词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李清照婚后不久,明诚即远游。所以,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含,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上片首拍,“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换头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好的,我们今天一剪梅词牌的第一讲就这么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