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协同工具更发达了,我们的工作节奏却更乱了?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让在线协同工具赛道的玩家获得了快速增长,还让职场人彻底切换到「随时在线」的模式。管理学专家 Rob Cross,Mike Benson,Jack Kostal 和 RJ Milnor 在 2021 年 7 月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 的文章中指出,疫情之后,职场人花在 IM 工具上的时间增加了 65 %,而花在视频会议、语音沟通上的时间则增加了一倍。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什么样的即时通信工具才能在打通各种应用场景的同时,真的帮助每个人更好地掌控工作与生活的节奏?
本期节目是「组织进化论」与「科技早知道」的串台节目,主播 Diane 与飞书产品市场经理 Zara、飞书产品经理博文从 B 端客户、职场人和产品经理的不同视角出发,分享了协作工具的发展趋势和拒绝内耗的工作方法:
· 产品经理如何衡量 IM 工具的信噪比?
· 职场人怎么轻松完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
· 产品要做得很酷,就一定会提高用户的使用门槛吗?
· 为什么海外产品都关注异步沟通的场景?
· Basecamp、Notion、Slack、Teams、微信、飞书等明星产品将如何迭代?
· 能让职场人不内卷的工具,已经出现了吗?
本期人物
Diane,「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主播
Zara,飞书产品市场经理,「组织进化论」主播
沈博文,飞书产品经理
主要话题
[02:12] 我们如何分配每天工作的工作时间?世界上最低效的地点就是办公室?
[13:10] 字节非常关注信噪比?噪音的来源都有哪些?高度扁平的企业文化也容易信息过载和 fomo ?
[26:04] 海外还是保有邮件沟通的习惯?海外产品更强调结构化?
[35:35] 邮件往 IM 过渡是不可逆的?CRM、ERM 也能集成到 IM 产品?
[52:53] 职场人掌控自己工作节奏的小 tips 有哪些?
延伸阅读
想了解更多职场成长的分享与干货,欢迎收听字节跳动飞书与声动活泼联合推出的「组织进化论」
IM 工具:IM 是 Instant Messaging 的缩写,指通过网络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系统和工具,形式包括文字消息、文件、语音与视频。
Diane 开头提到的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链接:Collaboration Overload is Sinking Productivity
关于 Basecamp 出品的书籍,探讨最高效的工作方法论: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
使用音乐
Discoveries-Clarence Reed
幕后制作
监制:刘灿
后期:Luke
运营:Yao
封面设计:饭团
关于节目
原「硅谷早知道」,全新改版后为「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放眼全球,聚焦科技发展,关注商业格局变化。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东击西、声动早咖啡、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跳进兔子洞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期待你给我们写邮件,邮箱地址是:ting@sheng.fm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 打赏支持或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一两位朋友
声动活泼年度新节目「跳进兔子洞」上线啦!
这档「声音特稿」节目将带你去探索那些被商业科技浪潮淹没的个体故事,期待你的关注和订阅!点击这里https://sourl.cn/66B2HP了解更多本期节目信息。
欢迎加入声动胡同小社区!
也许你知道「声动活泼」办公室在北京二环内的胡同里,事实上我们也有一个线上的「声动胡同小社区」。成为社区会员,你可以收到一周不少于三次的来自「声动小邮筒」的邮件,同时还可以参加我们各种各样的线上和线下活动,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游戏。
订阅方式请咨询声小音:shengfm1.
All in one super app 可能会涉及到数据安全和数据垄断的问题?
你这种在阿里早被PUA了,因为你们积极态度不够
响应速度和效率不完全是一回事。im所谓的高效率,在很多时候是不成立的。不然就不会有本期节目讨论的这么多话题了。
这互联网还是卷啊,还要帮助用户决策什么时候提醒消息什么时候不提醒,信噪比这种分析也是卷的产物。im是个工具,员工开会回消息有没有可能是这个会他并不需要参加,或者太长了?而且为什么需要工具帮助员工分析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很好奇这个是如何判断的,判断的结果给谁用呢?员工开会回消息周末回消息多半是企业文化要求的。这个文化不改,什么工具都没用。
你们俩说的这些完全不符合阿里的文化价值观,字节文化不适合阿里
自控
邮箱和im比,给我的感觉就是web3都被吹上天了,你还在这里坚持we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