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余语456篇》——《人世间》阅读有感十

《晨曦余语456篇》——《人世间》阅读有感十

00:00
10:40
【《人世间》阅读有感10】
无数的小人物才是生活烟火气的底色二
——周秉义人物形象解构及人格特点分析
《人世间》周家的父亲周志刚,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周秉义,二女儿周蓉,小儿子周秉昆,这三个孩子虽然是一母所生,但是却个性迥异,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最后的结局也天差地别。作为周家长子的周秉义,其人生承担了一种庄严而伟大的使命——成为人民的公仆。
小说中的周秉义相貌出众,性格沉稳,聪明好学,文革期间和妹妹周蓉、女友郝冬梅阅读大量“禁书”,富有文学素养,后来高考恢复,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知识,参加高考,考取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周秉义出生在光字片的一个工人家庭,家里从小并不富裕,但他却酷爱读书,特别喜欢阅读外国文学,即使物质十分贫困,但是也要借钱买书,并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出生于高干家庭的女孩——郝冬梅,并且在冬梅最艰难的时候结为夫妻,甚至在兵团的时候,为了和郝冬梅保持恋人关系,放弃上调军团司令部成为领导秘书的好机会,体现出一个好男儿的重情重义。周秉义从小就天赋极好,而且学习非常刻苦,所以考试成绩在班级也是名列前茅,但因为正巧赶上文革,高考取消,他只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兵团当知青,也正是这一段难忘的知青生活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使他确立了自己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为人民服务。在艰难的知青岁月里,周秉义与郝冬梅结为夫妻。1977恢复高考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实力,如愿考上北大。
所以说周秉义的前半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非常出色,这也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郝冬梅的父亲和母亲平反,官复原职,周秉义从此以郝冬梅丈夫的身份进入高干家庭——郝家,在郝冬梅母亲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周秉义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并且一路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厅级干部。周秉义一生的成就是他个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也和他一心为老百姓做实事是分不开的。临到快退休时,他觉得身体不舒服,便去检查,结果被确诊胃癌早期,此时的他非但没有向病魔低头,反而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想要用最后的时光改变A市贫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处境,进行棚户区改造。当他费尽心血完成贫困区改造后,竟然被别有用心的人诬告陷害,经过组织上的深入调查,还给了他一生清
白,最后他无怨无悔地在病魔的折磨下,离开人世。
纵观周秉义的一生,这个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梁晓声心中“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理念。他是具有西西弗斯式英雄主义情怀的平民英雄,也是常常陷入情感与理智矛盾冲突的鲜活个体。其实从小说中读者可以知道:周秉义的人生理想是做大学老师搞教育,而现
实的选择却使他一步步走向仕途,从兵团到军区、再到市委,从市委副书记到军工厂党委书记再到国家纪委干部,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他都服从组织安排,承
担起最艰巨的使命。例如在军工厂改制的关键时期,不惧困难,带病工作。退休前回到家乡完成光字片棚户区改造,对家人和群众的误解他从不解释,忍辱负重,表现出一个国家培养的高级干部的牺牲精神和责任担当。
周秉义在父亲周志刚的眼中,是最有出息的儿子,也是周家的骄傲,但他一生为官清廉,既未能给坐牢失业的弟弟找一份工作,也未能在年迈的父母膝下尽孝,让他们有生之年搬出光字片的土屋。对于周秉义的所作所为,弟弟秉昆就一直内心耿耿于怀,然而接受过高等教
育的妹妹周蓉是这样给弟弟解释的:“从根本上说,咱们的好哥哥,他是属于组织的人。……哥在感情上首先也属于组织的,凡是组织交给他的工作,他认为对
的都会热忱忘我地去做,努力做到让组织满意。……”
“对组织,总归是好的吧,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几千万党员呢,等于欧洲一个大国的人口了,没有一批哥这样的党员干部,那也实在不好办啊,哥明白这一点,他信仰坚定,愿意做自己认为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不能指望哥为咱们周家人谋什么私利,但还要明白他是我们的好哥哥。”通过周蓉的语言介绍,我们看出周秉义其实是为国家而活着,为组织而活着,为老百姓而活着的,所以他不是为小家庭活着,更不是为父母兄弟姐妹活着。纵观周秉义的一生,不可谓不曲折,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仰:那便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做实事。要舍小家才能造福大家。所以他身上优点很多:踏实苦干、为人公平、行事正义,坚持原则,不逊事情,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然而最大的缺点便是对家人不够关心。甚至在周秉昆出狱在家过年时,都没能回来看看弟弟,而是在外地帮助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解决她孙女的事,所以说,周秉义即无私心,也无小义,他只有大义,那种只为人民干实事的大义。
综上所述,周秉义是个好领导,也是一个好党员、好公仆,但它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哥哥、好儿子。究其原因,是作者梁晓声要把周秉义塑造成一个踏实苦干、为人公平、行事正义的“平民英雄”,一个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所以就要突出他身上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特点。梁晓声在小说中塑造这样一位平民英雄,时代楷模,其实寄托了他内心的文学理想与文学追求:传播正能量,折射出生活中的党的好干部,也就是传递主流价值观。因为在新中国建设的七十年间,有无数这样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再到张富清老人,他们都将自己的整个人生交于组织、交于国家,默默奉献,完成自己的历史担当,成为作品中最闪光的正面形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