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余语451篇》—《人世间》阅读有感五

《晨曦余语451篇》—《人世间》阅读有感五

00:00
07:18
【《人世间》阅读有感5】
《人世间》就是一面中国社会过去五十年的镜子
在我看来,梁晓声的《人世间》就是一面镜子,一面中国过去五十年的镜子,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过去50年间中国社会时代变迁的巨幅画卷,以及在这幅真实的图画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十年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三线建设、边疆的兵团生
活、知青全部返城、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开始的出国潮、九十年代下海潮、二十世纪末的国企改革、二十一世纪初的工人下岗、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棚户区改造以及当今大力倡导的反腐倡廉……这部一百一十五字的小说,时间跨度为文革后期至当今时代,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发生的各种故事。
《人世间》以生活在一个北方省会城市共乐区光字片的城市底层人家——周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为写作主线和主要内容,通过对他们生活成长经历的记录,全景式地展现了过去50年间中国社会时代变迁的巨幅画卷,以及这图画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通过通过具体
描写在一个又一个时代浪潮的席卷中,小人物在被裹挟着前行过程中的挣扎、碰撞、得失和成长经历,折射出时代的跌宕起伏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作为一部小说,以《人世间》为题目,揭示出我们每个普通人,身在人世间,面对如此多的大起大落、离合悲欢,不管大时代如何变迁,每个小人物总在负重前行。在努力坚守传统道德,践行民间正义,努力做个好人——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人世间》之所以会成为过去五十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于作者梁晓声的经历,他用七十年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这部反映中国社会底层百姓的烟火生活。
梁晓声出生在哈尔滨,与共和国同龄,从小的城市生活经历使他更了解那个年代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后来在兵团的七年知青经历又让他对时代变革有足够的发言权,创作早期以“知青文学”成名,我在大学期间读过他的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作品,都影响
深远。正因为作者梁晓声自己亲身经历了中国社会最风云激荡的50年,所以以古稀之龄回看自己的足迹和时代的过往,写下的文字自然是平实而真切的,而在小说中不露痕迹地娓娓道来中国社会的变迁,更是彰显了作者写作的深厚功力和驾驭能力。纵观整部小说,可以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没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峰回路转,有的只是一位饱
含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真实叙述和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拳拳之情。用梁晓声自己的话说,“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
众所知周,作为传统文学样式的小说或者戏剧,设计大量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之间复杂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必然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但是《人世间》这部书里呈现出的矛盾全都不是梁晓声所要描写的重点,因为所有的矛盾冲突点都来得很快,也去得很快。就如周秉昆即将要面临抚养权的失去时突然的变化,书中转过头就写他与坏人打斗而意外跌落至其死亡……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可谓是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或者说是十分适合改编成电视剧,所以改成电视剧播放后,马上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成为黄金时间播放的
最受欢迎的电视剧。
《人世间》作为过去五十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用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告诉我们:“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无休止的过程,只能以自觉的孤独对抗人际关系造成的孤独。”所以阅读人世间,我们可以以书为镜,明白“有生活质感的
作品,就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而“所谓的生活质感,就是真实性、生动性、鲜活性,就是让观众感同身受的那种生活的温度、气息和人情,说到底,是一种亲切的、朴实的、生存的烟火味道。不食人间烟火,顾影自怜,终究是太虚无缥缈了,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所以还得回到人世间。”这是我对人世间的阅读体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