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论语最近解析》,今天学习《子张》篇,第十八章: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方面别人容易做到,但是他不改换父亲的家臣,不改变父亲的施政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解析:孟庄子之孝也:孟庄子:即仲孙速,鲁国大夫,孟献子(仲孙蔑)的儿子。本章曾子转述孔子的话,赞美孟庄子的孝行,体现孝道的根本在内心的恭敬与顺从。当然,这里的“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父之臣与父之政”都是好的,都符合道。朱熹《论语集注》说:“献子有贤德,而庄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其他孝行虽有可称,而皆不若此事之为难。”孟庄子在服丧期间能用父之臣,守父之道,不自作聪明,随意变革,既是孝道和谦卑的体现,也是无为而治的智慧,是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需要。
《礼记·檀弓上》: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意思是:子上的母亲离婚后死了,子上没有为她戴孝。子思的学生向子思请教说:“从前老师的祖上不是也为已离婚的母亲戴孝守丧吗?”子思回答说:“是的。”“那么老师不叫子上为他母亲戴孝守丧,这是为什么呢?”子思回答说:“从前,我祖上并没有失礼的地方。依照礼该隆重的就随着隆重,该降等的就随着降等。而我又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是我的妻子,才是孔白的母亲;不是我的妻子了,当然也就不是孔白的母亲了。”因此孔氏不为已离婚的母亲戴孝守丧,大概就是从子思开始的吧。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子上是孔子的曾孙,子思的儿子,名孔白,字子上。出母:已经与父亲离婚的母亲。根据《仪礼·丧服》:凡出母未嫁,己为出母亲生,而非嫡长子者,为出母服丧一年。子上是嫡长子,因此按照当时的礼制,不应该服母丧。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关于这句话,理解有分歧。子之先君子,旧说多指子思之父,也就是孔子之子伯鱼。如依此说,那么孔子曾经出妻。《檀弓上》后面还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旧说伯鱼之母,为孔子之出妻,伯鱼为出母服丧。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先君子”指孔子。孔颖达疏:“子之先君子,谓孔子也。”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认为:“子之先君子丧出母,殆指孔子之于施氏,而非伯鱼之于幵官也。…… 施氏非有他故,不幸无子而出,实为可伤,故从其隆而为之服。”根据江永的说法,叔梁纥正妻施氏因为无子而出,施氏死后,孔子曾经为她服母丧。也就是说,“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一事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伯鱼,一种是指孔子。至于哪一种更为准确,需要进一步考证。还有的版本把“出母”解释为“庶母”,并且说“孔家的人不为庶母带孝,是从子思开始的”,这种解释显然是错解了“出母”一词。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