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袭警案成舆论新沸点,这很值得深思和举一反三

丹东袭警案成舆论新沸点,这很值得深思和举一反三

00:00
04:54

621日,辽宁丹东一女子驾车带父亲去医院,因健康码显示为黄码被警察拦下,交涉过程中该女子倒地,其父亲上前击打民警面部,警方22日晚发的通告说,该女子被行政拘留10天,其父因涉嫌袭警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流传到互联网上的视频显示,该女子在交涉中表示自己是带父亲看病,并且有核酸阴性检测结果。这个视频引起公众对女子和其父亲的巨大同情,大量批评指向警方。随后爆出的那份社区证明写道,当事人需要前往一家医院取药,并且注明大夫会把药送下来,不进医院,还证明当事人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请沿路卡口予以放行。当事女子对媒体表示,她的确是去取药,而且她有社区开的通行证明,但其父没有开。这些细节变化又引来部分人对该女子的批评,他们认为警方严格执法,没有做错。


老胡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基层的摩擦,舆情总的来说对丹东警方不利,后来的信息补充,就是涉事女子有社区通行证明,但她的父亲没有,很难说构成了网络舆情的特有“反转”,它们会增加争议性,但扭转不了舆论对这件事的整体价值判断。


客观说,这个基层摩擦之所以很快发酵成舆论沸点,是因为它点燃了公众对抗疫期间一些地方一刀切过度做法、尤其是对正常就医受到影响的不满。另一个原因就是丹东封控的时间很长,有一些强烈的反映,得到了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同情。此事后来的细节补充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但不足以颠覆这对父女是为解决病痛开车前往医院,并在路上遭到阻拦这一事实的基本面貌,也因此难以改变公众看这件事情的总视角。


应当说,法律规定就是法律规定,面对一般情况时,基层执法者“认死理”有他们的司法逻辑。然而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宗旨深入人心,它要求执法者为遇到实际困难的民众给予体恤帮助,“有温度的执法”是公众的共同期待,警方对这样的社会心理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呼应。


老胡想提醒,警方处理案件时,一定要考虑被执法者是否有值得同情的因素,要了解舆论当时的敏感点,还要对公众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进行预判,现在的执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互联网广场上进行,舆情在很大程度上连接人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警民一家”这个口号。它不光是口号,更是真实的现实。大家都想一想,走夜路的时候,或者预感到某种危险的时候,我们看到一辆警车,看到一个警察岗哨,是否会多一份安心呢?舆论场把一些摩擦突出了出来,这当中的道理和逻辑需要厘清,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切身的经验,不要忘了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就这个案子来说,它是一个很基层的摩擦,决非“好人与坏人的冲突”。作为一个网络人,我想说我很愿意看到这件事促进对民生逻辑和执法逻辑的双向思考,也愿意看到事情最终实现于法于情理都讲得通的软着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国富_cd

    执法时也要为别人着想,警察可以帮他们跑一趟或者把没核酸证明的老爷子留下来,让他女儿去拿一下药再来接老人

    wy21sj 回复 @王国富_cd: 她女儿非要带去

  • 听友238985396

    老胡,我又来听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听友408888018 回复 @听友238985396: 有道理,此人很自大就多了一点

  • 1891779teia

    好几天了没想通。不让过,又不让离开。警察到底想干点什么?涉案警察必须做心理测试了。

  • 马老粒

    再激动……也不能袭警啊

    橙色内鬼 回复 @马老粒: 我觉得执法人员因增加语言类话术培训 很多太冲导致很多激化摩擦

  • 听友94757707

    录上没

  • 喀布尔2012

    老胡你这种说法才叫典型的“和稀泥”,在防疫政策的执行上,所谓的有温度的边界是什么?社区证明只能证明开车女子可通行,能不能证明她的父亲也能通行?执勤民警对全车黄码人员予以放行,如果事后老人(黄码)复检呈阳性怎么办?当事民警怎么办?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系统怎么办?你给个说法。白纸黑字写清楚,只要不追责,我如果是民警,我绝对放行!

    二也是的 回复 @喀布尔2012: 最近老胡在唐山上也发表了独特深奥的见解

  • 倾听全球张奥

    胡编继续请和稀泥,做陶艺,争当秦始皇的兵马俑

  • BIG巛

    满嘴逻辑逻辑,有用的信息一个不说

  • 1533100prhm

    警民一家,有温度的执法才好!

    诚诵心声 回复 @1533100prhm: 嗯,你这个笑话讲得很不错。

  • 晓晨_bj

    一个办事僵硬,一个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