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3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3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00:00
04:50

【背景】原文是这样描述的:甄士隐炎夏“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上前搭话,请一见此玉。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就强从手中夺了去,和那道人竟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书四字,乃是“太虚幻境”,牌坊两边就写着这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评说】甄士隐梦中所见的这副对联,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再次出现过。两次出现是特意强调,同时也借此点出甄士隐的遭遇和归宿便是贾宝玉一生命运的缩影。

对联的字面意思很直白:当把假的当作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当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时,有的也就成为没有。但它要表达的真意就像“太虚幻境”一样十分玄妙,充满着哲学的意味,其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这样才不至于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小说中借“假语”、“荒唐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比如说曾“接驾四次”的江南甄家也与贾府一样,有一个容貌、性情相同的宝玉,后来甄家也像贾府一样被抄了家,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乱“贾”,以假作真。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同时他又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对此,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