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串联起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之路
 5.81万
试听180

【丝路】串联起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之路

00:00
17:09

你好,我是张国立,欢迎你来听我讲古代人的生活。


公元313年,一个叫作米薇的外国女子,被丈夫遗弃在了中国敦煌,她给丈夫写了封信,信中说:我像对神一样双膝跪地,向高贵的老爷,我的丈夫那奈德表示祝福和致敬……当我听到你身体安好的消息,我感到自己是永远不会死的。可你瞧,我生活得……很糟糕,很不好,很凄惨,我觉得自己已经死去!我一次又一次给你写信,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哪怕一封的回信,我已经对你完全失去了希望。信的结尾写道:我遵从你的命令来到敦煌,我没有听从我母亲的话,也没有听从我兄弟们的意见,一定是我遵从你的命令那天惹恼了诸神,我宁愿嫁给猪狗,也不愿做你的妻子。


可惜这封愤怒的信并没有寄出,而是和其他几封信一起,装在邮包,埋在敦煌西北某座长城烽燧底下,直到1907年,才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掘出土。这些信用粟特文写成,是当时敦煌、武威等地的粟特商人,写给家乡撒马尔罕或西域楼兰等地亲友的。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也叫作昭武九姓,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族。粟特本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主体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粟特地区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其中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康国最大,还有安国、石国、米国等,来中国的粟特人,通常以他们国家的名字作为姓氏,前面那位写信的米薇,应该就来自米国,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也是粟特人。从米薇写信的魏晋时期,一直到唐代,粟特人活跃在西亚、中亚和中国,他们大规模经商,贩运东西方各种物产,米薇写了那么多封信,说明当时中国和中亚的粟特人,有成熟的邮寄通道。粟特人活跃的这条通道,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提出,主要是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经西域通往罗马的交通线路。当然,汉代以前中西经济文化就有交往了。古代中国输出的商品中,最受西方人喜爱的就是丝绸,古希腊和罗马人将字音译为赛尔,将中国称为赛里斯,意思就是丝国。丝绸之路,历史课本里有,它基本的路线,贩卖的商品,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我就不多讲了,我只说一些丝绸之路中,人们平时不怎么在意的点。比如,货币。


丝绸之路既然是一条贸易大通道,那交易肯定要使用货币,现在国际贸易用美元、欧元、英镑等,有时候也用人民币,那么古代丝绸之路用什么货币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丝绸之路从西汉算起,几乎持续到大航海时代开始,1500年左右的时间,不同时期所用货币自然不同。汉武帝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由政府垄断铸造的五铢钱,开始大规模流通,在加上当时西汉王朝的强盛,于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这种钱开始在丝绸之路上流通,此外,因为罗马本身有完整的金、银、铜三种不同货币兑换体系,五铢钱还可以和罗马的德纳留斯银币兑换,这对东西方贸易来说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还出土了大量的汉代五铢钱。大概在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上还流行一种汉佉[qū]二体钱。这种钱币,因为有汉文和佉卢文两种题铭,因此叫这个名字。主要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正面有马或者骆驼的图案,因此考古学家称之为和田马钱,形状是圆形无孔,由红铜打制。它不但可以和中亚各国货币兑换,也可以和中原王朝的五铢钱兑换,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结算货币。随着时间推移,丝绸之路上的结算货币,慢慢变成了金银币,公元1世纪,大月氏[dà yuè zhī]人入侵北印度,建立起贵霜王朝,贵霸王朝的统治者利用从罗马流入的金币,重新熔化制作成贵霜金币,正面是君主头像,背面是各种宗教的神像。这种贵霜金币在中亚地区流行一时。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频繁改朝换代,导致币制混乱,中国铸造的铜钱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由于突厥等游牧民族加入丝路贸易,往返于欧亚大陆,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和东罗马帝国的金币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中国五铢钱和中亚各国的铜钱,仅仅作为辅币使用。为什么是西方的金银币取代了中国的铜钱呢?这与货币的币材有关。中国采用贱金属货币体系,铜钱价值低;西方则相反,是贵金属货币体系,金银的相对价值高。你想啊,丝绸之路上的大宗货物长途贸易,货物很贵的,用铜钱交易的话,一次得拿多少铜钱呀,携带又不方便,金银币就不一样了,价值高,一次不需要拿那么多,重量轻,携带方便。白银在中国直到明朝才正式成为官方的交易货币,而西方很早就大规模使用白银,且供应充足,于是,金银币就成了丝绸之路上的主流结算货币。


知道了商人们用什么货币,那么他们在路上具体如何行动呢?丝绸之路那么长,经过那么多国家,只有在中原王朝管辖的地方,才有驿站,可以招待过往客商,在很多路段,地形、气候、政局复杂,往来贸易的商队,需要分段雇佣向导来带路,要么全程就雇佣一个向导,如果是一个向导,这个向导一般跟商队会有长期雇佣关系。此外,商人们带着价值不菲的货物,自然会成为不少人虎视眈眈的猎物,山贼、强盗,甚至一些国家的军队,都有可能抢劫他们。因此,商队还必须有自己的常备护卫。根据路途的具体情况,有时候还要雇佣临时护卫。商队中骑马的人,要么是商队的首领,要么就是护卫,因为马驮不了很多东西,主要是骆驼驮运货物。马的优势在于速度快,机动性强,适合担任侦察和探路的重要任务。这有文物为证,西安出土的史君墓商队行进图中,最前面骑马的人,腿上挂着胡禄箭囊,很显然是一个护卫,而手握千里眼的人,类似于拿着望远镜的,则可能是护卫中的首领。他一般处在商队的中间位置,调度人员,给众人分配任务。他骑在马上用千里眼观望前方,可见这段路程十分危险,常有强盗出没。对于单个出行的人来说,为了防御强盗,最好是和这种有武装保护的商队结伴同行。史料中经常有商队遭受袭击的记载。《周书·吐谷浑[tǔ yù hún]传》记载,吐谷浑使团出使北齐,结果遭到西魏的伏击,这支使团中竟然包括二百四十名西域胡商,其中大部分是粟特商人。根据统计,丝绸之路上,像这种跟随使团经商的商队,人数少则几百人, 多的能到五千人,另外还伴随着大量学者、传教士、工匠、艺术家等,这样大规模的结伴而行,主要就是为了安全,想想《水浒传》中,景阳冈酒店的小二劝告武松,等凑齐了几十个人再过冈,和这个是一样的道理,毕竟出门经商,安全第一。


丝绸之路的货物,从中国出去的大多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从外国引进的像葡萄、苜蓿[mù xu]、胡饼,乃至音乐、舞蹈、佛教等等,我们大概也知道。其实,丝绸之路还带给中国一些人们不大熟悉的东西。比如汗血宝马。《史记》记载,汉武帝派使者带着千两黄金和一匹黄金马,去大宛国求取宝马,可是大宛王不愿意把宝马交给别的国家,拒绝了汉使的请求。他还认为,离大宛如此遥远的中国,不会派军队攻打大宛。汉武帝的使者十分愤怒,对大宛国王口出恶言。大宛国王就杀了使者,没收了他带来的金银财宝。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将军,调派精兵数万,攻打大宛,双方打了四年,最后大宛惨败,大宛王毋寡被杀,大宛的一个贵族昧蔡,被任命为新的国王。汉军则带着三千匹大宛宝马返回中国。一年后,大宛贵族发动政变杀死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大宛王。蝉封不敢再得罪中国,与汉朝签订和平条约,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西汉朝廷做人质,并且每年向中国进贡一对天马。而当时大宛附近的安息国,则向中国进献了大鸟”和“眩人”,大鸟指驼鸟,眩人也写作幻人,就是表演杂技或者魔术的艺人。这些幻人来到中国后,举行幻术表演, 受到汉朝宫廷的热情欢迎。丝绸之路传入的魔术一直延续。西晋末年,西域龟兹[qiūcí]国的高僧佛图澄来到洛阳,弘扬佛法。这位高僧在民间的传说中,是一位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的神人,他的身体就非常神奇。《高僧传》记载,佛图澄左边胸口有一个四五寸的洞,一直通到腹腔里,有时候肠子会从洞里流出来,要拿棉絮把洞口塞住。晚上读书的时候,就把棉絮塞拔掉,洞里放出光来,能照亮整座屋子。到了斋戒的日子,来到水边,把肠子掏出来洗一洗,再放回腹中。如果记载是真的,那这也很可能只是佛图澄玩的一种魔术,让自己显得神秘莫测,引起人们的注意,方便传教。佛图澄确实是佛门中人,慈悲为怀,他还会用魔术救人。当时后赵皇帝石勒极其残暴,有一次,佛图澄为了阻止他杀人,取出随身带的铁钵,装上水,烧起香,念了一段咒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钵盂中竟然冒出小绿芽,绿芽长大,还发出了叶子,最后开出一朵莲花,莲花可是佛教的象征啊,石勒当下便心生恐惧,双手合十。佛图澄用这些手段,从石勒的屠刀底下救了不少人。没想到吧,大家喜闻乐见的魔术,居然也和古代丝绸之路有关。


好了,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精选用户评论
  • 小米米虫hxl

    很棒

其他用户评论
  • 腿腿桑

    听完继续回头再刷一遍

  • uknowpower

    谢谢您的更新 百听不厌

    听友404852692 回复 @uknowpower: 你發案ˇㄉㄤㄞㄍㄨㄣ

  • 果粒橙一枚

    好家伙,阿立太优秀了

  • xiao翠翠

    大月氏,是不是该读作大 肉支啊

  • Rolando罗懒惰

    还有25集呢?《坑王驾到》嘉宾张国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