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钱袋子回血了|写在上海「解封」后

该给钱袋子回血了|写在上海「解封」后

00:00
07:36

上海终于解封了,晚上的时候,我坐在家中听到此起彼伏的烟花声,零星还有「解封了」的呐喊,心情还是挺复杂的。


你一定也想过这个问题: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经济、生活,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今天想和你仔细聊聊——

上海「解封」意味着什么?
和武汉疫情的异同?
有什么投资机会?(跳到03)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行业、基金仅为示例,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和利益相关。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正文

01



过去的几个月,我们的生活、投资,每天都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


未免让人情绪有些「恐慌」。


过去的这两个月,更是达到了一个高点。


大家多少会考虑各种极端情况,不少小伙伴开始割肉清仓、缩减消费、提前还贷......


反映到宏观经济数据上,也能感受到有些「低落」。


4月份,全国社零总额比去年4月下降了11.1%,大大低于市场5.9%的预期。


而作为全国社零占比第一的上海,社零总额直接下降了近一半(比去年同期-48.3%)。


*社零:「社会消费品零售」的简称,一般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


不仅如此,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同比-61.6%)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36.5%)也都下滑严重。


所以,大家紧盯着上海,盼望着复工复产,给整体的经济情况带来改善。


6月1日终于开始「加快全面复工复产」阶段:上海要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和不合理限制。


同时,大家对期待已久的对应措施们,也紧跟着出台了。


这两天,上海印发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


其他城市也开始发布恢复方案,比如广东稳经济131条措施,包括了汽车消费、投资、供应链稳定等各方各面。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餐饮、零售,还是旅游、民航、铁路运输等等,终于要迎来全面恢复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全国5月官方PMI数据公布了——

制造业PMI:49.6(比上月+2.2)
非制造业PMI:47.8(比上月+5.9)
综合PMI:48.4(比上月+5.7)

简单科普一下,所谓的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指的是「采购经理人指数」。


你可以把它看作,各企业采购经理对未来企业经营的「信心指数」,是一个高频的「经济前瞻指标」。


可以看到,虽然PMI指标数据都还在荣枯线(50)下,但指标数据都比上个月高,且基本好于市场预期。


这意味着,总体上供需在回暖,生产、新订单、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在变好。


某种程度来说,疫情对经济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大概率已经过去。



02



你可能更关心的是:经济能否迅速复苏?股市啥时候回暖?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试着把时间拨到20年4月,看看武汉疫情「解封」后的情况。


先上结论:就像稳住经济大盘会议上说的,本轮疫情后经济修复难度可能比2020年要大。


一方面,两次疫情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


武汉疫情前的2019年,正是我国「库存周期」的历史底部。


那时,国内中长期贷款增速和PMI都在回升、失业率在改善、地产销售也在回暖。


也就是说,经济本身在上行,即便有武汉疫情冲击,恢复得也比较快。


而到了上海疫情时期,情况就不同了。


在之前,国内一季度的整体经济数据本身就不太乐观,库存周期也到了一个相对高点,企业库存压力挺大的。


另一方面,是海外情况不同。


2020年武汉疫情之后,海外疫情也二次爆发。


为了快速刺激经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央行不得不「大放水」。


这就给市场带来了许多源头活水,从美股也传递到了国内市场,美国消费也快速回到疫情之前。


然而经历了2年疫情,到了这次上海疫情的时候,欧美等国多在「拧紧水龙头」。


比如美联储3、5月的两次议息会议宣布的加息和缩表,是20年以来,美国最大力度的货币紧缩。




所以想要彻底扭转上海疫情前的整体经济压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是中短期看,上海「解封」后,大概率会逐步修复「疫情带来的」这部分影响。


那么——如何做投资配置呢?



03



首先,想跟你分享一个指标,「平均股价」。


它指的是,由5000多只股票股价的算术平均值算得的一个数值,比较能真实反映这个市场的情况。


我们可以在一些股票交易软件上搜索「平均股价」关键词查询到。


目前来看,平均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涨幅,具备了一定的修复空间。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催化剂」来推动,也就是需要一些确定性强的东西,来稳住大家的情绪。


而上海正式「解封」,承接了上周的国常会的33条和稳经济会议,从政策、生活、经济上,给了些有利的盼望。


那么,在「解封」的利好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呢?


第一,独立于疫情影响的。


也就是正处于高景气里,不料被疫情打断施法的行业。


武汉疫情后,与短经济周期关联度较高的板块,只是因为疫情受损,疫情结束后便迅速反弹。


这也是因为,当时我国正处于短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恢复比较快。


而上海疫情却几乎相反。


这时候,布局「因疫情暂时受损」+「与短经济周期关联度较低」的高景气板块,反而是比较合理的办法。


比如大周期上行的军工、稳增长+双碳逻辑长期存在的新能源基建等。


它们和经济总需求减少的关系不大,但是因为疫情,供应链被中断、需求暂时减弱,在疫情恢复后,有不小的空间和动力反弹。


第二,是被疫情虐过度了的。


只要基本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因为疫情原因,被一下子摁住了,比如消费、酒店、旅游


而消费又能分成两部分:


一是,稳增长逻辑下的汽车、家电等。


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正是汽车、家电产业的核心聚集区,疫后全面复工复产,生产端会逐渐恢复;


同时,也会对应着上中游芯片的需求上涨。


二是,对经济周期敏感度低的医美、眼科等。


毕竟被关在家,我们的消费场景被大大限制了。


「解封」后,随着我们可以自由出入商场、医院、酒店,产生「补偿式消费」,拉动相关板块股价持续上涨。


最后,想再和你多说几句。


1)个股和行业基金投资风险比较大,如果对它们没有足够的研究和了解,定投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一定程度分散风险。


2)这部分投资,比较适合作为「卫星」配置,也就是最好不超过可投资金额的20%


好啦,关于「解封」后的投资就和你聊到这里。最后也总结了一张图,欢迎转发、收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方学姐_小红舒同名

    标题吸引了我

  • 吃星星的玉兰狗

    好人做到底,袭人回乡不在上海,钱袋子回血了最好有什么手帐本,再见啦。谢谢回访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