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学成语 读历史》

53.《学成语 读历史》

00:00
18:02
53.《学成语 读历史》
一、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二、学成语有什么好处?
1、成语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
2、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换言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能教会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会告诉我们怎样去激发自己的斗志,高歌猛进、壮志凌云、昂首阔步、乘风破浪、叱咤风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从而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3、能为工作提供武器和食粮,全面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能力。
下面,先学习礼字成语:

以上我们共同学习了93个礼字成语,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或典故,后续会为大家依据中华十德“忠信廉耻勇 仁义礼智信”陆续讲述十德之第八德“礼德”的的成语智慧,从三皇五帝开始到近代史、革命史和当代不同时期涌现的时代鲜明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让大家通过中华十德与成语智慧共同立根铸魂,助力民族文化复兴。
下面我们学习 成语【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成语形式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近义词】:友好邻邦
【反义词】:坚不可摧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典籍依据】: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诗》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
【古代礼仪】: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现代的礼仪】:今天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的传承,对于良好个人素质的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
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一位不平凡的中国德育教育专家的传奇故事。他就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十德》一书编著者~孙学策老先生德育教育战线传奇的一生。
孙学策:1939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至今61年党龄,大专学历。1958年从教,先后在北京市第35中学等4所中学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共25年。1983年调任国家教育部中学司政教处副处长、后任基础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处长共17年,是《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中学生品德评定的几点意见(试行稿)》等重要文件的主要起草者,1999年5月退休。
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学会管理服务中心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先后在专业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个人专著有:《我说德育》《再说德育》《三说德育》《德育需知》。主编有:《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中小学生礼仪教育问答》。合作主编有:《立德树人与高震东先生忠信教育法》《教育的启迪》《中小学生自我保护常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辅导读本》。
退休后从事讲学工作,讲学足迹遍布除西藏以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讲学达数百场次。先后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港、台地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演讲。

他在《中华十德》一书引言
中写到:什么是德?德,即道德,品德。道,即规律,这里是人生社会生活的规律,德是行为表现。合起来,道德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品德的品,即人的品质和品格,德是品质和品格的表现。合起来,品德就是一个人的品质、品格及行为表现。道德和品德说法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如,诚实守信既是社会道德,又是人的品德。
德有五大功能。第一,导向功能,即,对人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导向,也就是说对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进行导向,德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好人,进而做一个高尚的人;同时,人要生存,就需要有知识,有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谁服务,德告诉人们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第二,动力功能,即,给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动力,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年轻时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是志向、理想、目标,这是德,是周总理当年读书的动力,在这个强大的动力推动下成就了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人生;第三,保证功能,即,保证一个人的人生朝着正确方向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第四,制约的功能,即,制约着一个人在人生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不走歪道邪道,不堕落,不犯大错误;第五,健康功能,即,有利于人的生命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人的健康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近几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体、心理、道德都健康,他的生命才健康。由于德有这五大功能,所以,德对于一个人、一种职业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主席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千真万确。
这里说十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逐渐形成并延续、传承下来的德,归纳起来是十德,即,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这十德既是社会伦理道德十个方面的信条,又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十个传统美德,即优良的品德,故称之为中华十德,同时也是立德树人要立的德。
怎么想起来说中华十德了?如何理解、认识、践行这中华十德?这中华十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等等,这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阐述。 孙学策、2022年2月于北京。
孙老已届耄耋之年,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基础上,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建议,提出了作为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标识的“中华十德”以期作为我们当前社会能够形成共识、广泛推动并付诸实践的道德范畴,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华十德教育工程丛书编委会全体同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将本书作为奠基之作亦是起步之作,并进一步构想为中华十德教育工程、为追求试图为新时代道德教育形成有步骤,有计划、有格局、有践行的局面做出应有的尝试,中华十德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先生这种情怀,责任和担当本身应当为全社会道德建设之开拓者,中华十德期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参与与共同实践,并期望成为全社会各方面推动和践行的共同追求,举我中华之伟力,成立根铸魂伟业!

  【礼仪之邦 】成语接龙:礼仪之邦→ 邦家之光 → 光阴似箭 → 箭在弦上 → 上好下甚 → 甚嚣尘上 → 上下交困 → 困知勉行 → 行若无事 → 事倍功半 → 半夜三更 → 更仆难数 → 数见不鲜 → 鲜车怒马 → 马革裹尸 → 尸居余气 → 气冲牛斗 → 斗筲之器 → 器小易盈 → 盈盈一水 → 水陆杂陈 → 陈规陋习 → 习焉不察 → 察察为明 → 明知故问 → 问道于盲 → 盲人摸象 → 象齿焚身 → 身不由主 → 主客颠倒 → 倒凤颠鸾 → 鸾翔凤集 → 集苑集枯 → 枯木逢春 → 春山如笑 → 笑里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外奇谈 → 谈笑封侯 → 侯门如海 → 海阔天空 → 空室清野 → 野草闲花 → 花颜月貌

好,今天就学到这里,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学习圣贤文化,开启生命智慧,提升生命能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