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风情园 华山 潼关 函谷关 三门峡

关中风情园 华山 潼关 函谷关 三门峡

00:00
28:21

                                                           关中风情园

    在扶风,入住扶风宾馆。三星级,标准间160元。有楼房,有庭院式平房。我们住了楼房。楼房与院落皆为仿明清建筑。宾馆饭菜质优价廉量足,丰富多样,美味可口,两天的晚餐都在宾馆吃。头一天(6月10日)要一个烧生菜,两个炸糕,两小碗一口香(面条),一瓶啤酒,一个砂锅汤菜,里边炖了猪蹄、鸡块、荷藕、鸡蛋皮肉馅饺子,非常鲜美。第二天要一个粉蒸排骨,一个白灼菜心,一份油烙饼,一瓶冰镇啤酒。每顿不足一百二十元。粉蒸排骨和砂锅炖汤,量大得吃不完。宾馆是风情园的主体部分。风情园占地208亩,餐饮、住宿、观光皆有,就是一个花园。亭台池榭,花草树木,美不胜收,幽静凉爽。临走之时,和咏花在园区中逛一圈,印象最深的是它繁盛的植物,松柏桑槐,奇花异卉,满园皆是,让人目不暇接。楼外一排高而挺秀、叶片碧绿略显肥厚的树,开碗大的白色花朵,不认识。在房间的阳台上拍它的花朵。适有工作人员从树下经过,问之,说是玉兰树。在庭院里还看见了从未见过的枇杷树。《千家诗》: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的果子成熟后呈金黄色,现在它是青的,表皮密布白色小斑点儿。几个姑娘和小伙子手持竹竿,仰头在一棵大树的枝杈间鼓捣。是一棵杏树,杏结在高处,够不着,于是使用工具。临走一姑娘抱一堆像苹果一样的大黄杏给咏花,面对她的腼腆和她同伴们的热情,不忍拒绝。

    丰富的物产,是一个地方养人活命、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扶风是一个离开还想再去的地方。下一次去扶风,还要住关中风情园。

风情园中立石碑,介绍扶风的历史文化名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班固、班超、耿弇、马超、马援、马融,皆是。

                                                                        华山

    6月12日下午两点来钟告别扶风,南下,越过渭河,赴太白山景区。36公里,四十分钟即到。因为是星期六,游客急剧增多,到处是人和车,游客中心的停车场和大门前宽阔的马路上全是车。无法进入,只好离开,好不容易找见一家普通小酒店住下。第二天早晨六点来钟准备进山,结账要走,酒店老板告诉我们,接到相关部门通知,今天进山旅游取消。原因是昨日发生严重事故,一辆接送游客的电动摆渡车侧翻掉入深沟。不甘心,到游客中心问究竟,还未进去,已见有警察在疏导游客,广播上不间断播送因为天气原因关闭景区的通知。没再犹豫,开通前往潼关的导航,告别太白山。李白曾经登过太白山,并写下《登太白峰》诗,我知道有太白山并对此产生兴趣,完全因为李白。《登太白峰》末尾二句云: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而我何时能重返太白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来到太白山的脚下而不得登览,这是此次旅行的第一个遗憾。 

    好在头一天傍晚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开车进了景区入口,向里走了两公里。再往里,就得坐景区的摆渡车了。路两边有酒店,有楼馆别墅。山谷间有水流涌出,形成瀑布,潺湲之声不绝于耳。正是黄昏时分,山顶上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山势高峻,郁郁青青。

    离开太白山景区不久,上316国道,行驶二十来公里,上连霍高速。这条路不仅可以让我们十分畅快地穿过西安去潼关、函谷关、洛阳,还可一直东下过郑州,最后到达苏北连云港。导航显示,从太白山到潼关古城280公里,走到250公里的时候,和咏花临时决定,下高速,游华山。中午十一点来钟进入景区,乘坐大巴进入山区上行约一小时,上山,至索道缆车入口。乘缆车上山。登西峰和南峰。下午五点多乘缆车下山。山上凉爽。天风浩荡,云雾缭绕。远处景物瞬息间就有变化。山上到处是古老奇异的树木,松柏椴栎,不一而足,更多的则完全说不上名来。乘坐缆车登顶,从起点到终点,近乎直上直下,眼前是悬崖绝壁,如刀劈,如斧斫。雄鹰在脚下翱翔,白云在胸前激荡。但见枯松倒挂,怪柏斜出,奇花贴壁,异草临风,脚下是万丈深渊。腾云驾雾,飞升遨游,它不仅省了时间,免去了徒步攀登之苦,更主要的是那一份乘虚御风如梦如仙的奇异感受。门票、索道、缆车费、滑车费、停车费、保险费,两个人花了1088元。和其他景区相比较,非常昂贵。其中索道缆车还是打了八折的。

    古代诗文中写到华山的,以下几则较为突出。息徒兰圃,秣(茂)马华山(嵇康《送秀才从军》)。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李白诗,极写华山的雄奇与非凡。文词、气韵之通贯连续,似有不可阻挡者。贾谊《过秦论》:践华为城,因河为地,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华,河,指华岳和黄河。写秦始皇据有关中,河山险固,是帝王之业的基本保证。

    出华山景区,驱车八公里入华阴市,住一家新开张的汉庭酒店。晚餐在紧挨酒店名叫“大老碗私房菜”的餐馆吃。要一个糖醋里脊,一个椰蓉茄盒,一个炒凉粉,四个玉米面馍馍,一瓶冰镇青岛纯生。花120元。怎么吃也吃不完。吃多一半,其余打包。这是关中民风淳厚的又一个例子。

    《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烟),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晋郭璞(仆)注云: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浆,得上,服之即成仙道。所以李白诗云: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山海经》又云: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郭璞注曰:冢者,神鬼之所舍也。

                                                                          潼关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关中是中国古代唐以前的一些重要朝代成就帝王之业的地方。关中之称,正是来源于函谷关、潼关。贾谊《过秦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关中何以为固?北据黄河之险,南倚华岳之阻,山河之间,潼关雄踞。单从自然风光而言,也是一道壮丽的风景。

    潼关关楼为近年新造,在紧挨黄河南侧的一座黄土山上。雄俊巍峨,典雅庄重,气势逼人。不必登临城楼,站在关楼坚固的基础上,举目西眺,但见渭水与黄河逶迤而来,渭水在潼关脚下注入黄河,义不反顾,东流而去。渭水西来的方向,也是我和咏花驱车而来的方向。这时正下着小雨,我和咏花十天来奔走朝拜的关中大地,甚至我的六十年人生都遮挡在这深重的迷蒙的烟雨之外。

    潼关古城是当地政府潼关县正在打造的一个旅游景区,规模初具。关楼北侧的景区里,还建有一座巨大的大理石女娲坐姿雕像。沉静端庄,颇有中华民族始祖气象。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潼关为曹操所建,同时废弃了函谷关。函谷关在潼关以东的河南灵宝县境内,二者相距八十公里。潼关自设置以来,经历将近两千年时间,历朝历代都在使用,并不断修缮。古潼关城毁于新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电站,经专家论证,三门峡以西一百十一公里的潼关古城也划入库区范围。于是潼关县城南迁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潼关古城废弃。政府鼓励当地百姓前去拆除。拆除下来的砖石木料,县城居民和附近农民搬运回去建了凉房盖了猪圈。苦等半个多世纪,三门峡水库的水一直不曾蔓延到潼关来。

    从华阴市到潼关古城,只有22公里的路程。所以导航并未指引我们上高速,而是走了渭河南岸的乡间公路。虽不宽阔,但没有几辆车。路北的大片湿地里,长满了荷花。荷叶田田,新碧如潮水,一直向远方推涌而去。荷盖之间或之下,时见洁白的荷花媚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然开启。见一处没有院墙栅栏的农家院停下车来,到荷塘边观荷。

    曾经写下过“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唐代诗人许浑,早年进长安赶考,从江苏走到潼关,在潼关驿楼上题诗一首:名曰《秋日赴阙(却)题潼关驿楼》。诗歌遣词用句,洗炼工整;近听远眺,开合自然。把潼关前后左右的山河形胜写出来了,诗曰: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函谷关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群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胡开(李白《猛虎行》)。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胡宿《函谷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以上数条,是唐代诗人吟咏函谷关的诗句以及汉代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函谷关的论述。

    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镇五垛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关隘。由《史记》可知,此关至少在老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已经设置。但一般的史书或历史辞典,认为函谷关设置于战国时的秦国。

    在此次行出行之前,我对于函谷关的了解,只限于古诗古文以及《史记》。地理概念上的认知则基本没有。在西安时谋划东下洛阳的行程,函谷关与余猝然相遇。它是那种历尽万水千山也要去寻访的历史胜迹。

    函谷关地处两京古道上。两京者,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也。函谷关扼守要冲。西进可占据关中,成就王霸之业;东下可以洛阳为守,主宰中原。历史上周、秦、汉立国建都,扫平天下,莫不如此。

    函谷关所处位置,在中条山与崤山所形成的宽阔的峡谷中,黄河从峡谷中东流而去,是函谷关的天然倚恃。

    “东自崤山,西至潼津,绝岸壁立,谷深道狭,深险如函,通称函谷,号称天险。因关在谷中而得名”(《中国历史大辞典》)。

    以上所云,是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军事、政治价值。这一点,古人早已认识到并借此成就他们的丰功伟业。函谷关的另一个价值,体现在人文方面:当年老子弃周西去,路经函谷关,写下了《道德经》。前引《史记》文字,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6月14日8:50从华阴市所住酒店出发,9:40到潼关古城,登城基观览,瞻仰女娲塑像。11:40北上前往山西永济登临鹳雀楼,下午2:10离开永济,3:40到达函谷关景区。

    函谷关景区为近年来当地政府新造。主要特点两个字可以概括:新和大。园区中除太初宫、道圣宫、鸡鸣台等少量古迹外,大部分景点都是新的,比如老子铜像、道德经石壁、蜡像馆、博物馆以及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置身景区,赏心悦目。再是大。景区占地面积16.5平方公里。太大了,大得似乎寻不着边际。走得人两腿发软。偌大园区里,没见着几个游人。想乘坐游览车,等半天等不来。大得人心里发虚。游览的兴致在不断消减。园区中线上,立老子黄铜全身塑像。像高33.3米。这是真的高大。想和老子合个影都不方便。站到像前,因为得仰视,连他的眉眼也看不清楚。太高大了。老子如若在世,自己看了,大概也会不好意思。另一个大景是《道德经》石刻墙壁。壁高12.3米、长365米,五千多字的全文用篆体刻写,每一个字的大小将近一米。站在墙壁中间,因为竹木掩映,墙壁如巨龙,右不见首,左不见尾。最后一大,是资金。网上介绍,打造景区花费5.89亿元人民币。

    我来函谷关,有两个目标,一是老子,另一个是关楼。就因为大,差点没找到关楼。在瞻仰完太初宫、道圣宫等古迹以后,出了庭院,茫然不知所之。咏花病足,行走已经艰难。于是往回走。心里十分难受,来函谷关而不见关楼,这和第一次去北京而没看见天安门城楼一样,没劲。不甘心,好不容易见着一个冷饮亭,买一支雪糕,问了售货员,明白了关楼所在位置。于是让咏花在原地歇息,我原路返回,走了很远,见着一个维护工又打听一次,才找到关楼。

    见楼前广场上铺设两条数十米长的红地毯,地毯一直延伸到两个城门里边。心中喜甚,先前的不快已经消散,想灵宝市政府怎么就知道我今天要来。于是脚步迅速放缓,背手走上红地毯。走到城门前,看到一横幅,上面十分惹眼地写着一行大字:第五届老子文化论坛。

    古关楼历经两千年风雨,早已不复存在。专家对遗址考证后认为,关城原为不规则长方形,城墙为黄土夯筑,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长1300米,南城墙长180米。现在的关楼为1992年所建,坐东朝西,基座为71米长的砖石结构城墙形建筑。城墙上面正中为两座三层木结构楼宇,楼下城墙开城门两座。南北两侧的城墙上各建侧楼一座,二层,低于正楼。主楼高21.5米。楼顶正中各置丹凤一只,所以也称丹凤楼。远而观之,关楼巍然矗立,气象不凡,以雄关称之可也。

    穿过城门,城墙背面设砖砌阶梯。遂拾级而上,登顶楼,一个人,吟啸观览,随心所欲,发思古之幽情。向西俯视,一条窄道在树木的隐蔽下似有若无逶迤西去,靠近城门处的圆形基座上立一石碑。遂下楼近前观看,石碑正面写“函关古道”四字。北面是古道的介绍文字,说崤函古道是古代联通东西京洛阳和长安的必经之路,函关古道是其中一段,谷深路狭,岩壁参天,松柏蔽日。古称“车不分轨,马不并辔”。也就是说此路东下可去洛阳,西上可抵长安。老子写完道德经,就是从这里告别尹喜,离开函谷关,向西而去。他目的地是哪里?是咸阳,或长安?或者哪里都不是?或者只要离开成周雒邑,向西走到哪里都行。他自己心中可能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目的地。

    尹喜不可能让一个老人独自离去,他必会派遺吏员,带上重资,把老人送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以老子之性格,逃避世务,自隐为名,肯定不会服从尹喜的隆重安排,他会决绝地选择一个人离去。这是一条漫长、艰难又没有尽头的路。旷野苍天,黄云白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来自渭水的秋风吹拂着他,无边的寂寞伴随着他。两千五百年的深重岁月,我们已经不可能重新设计,我们只能怀着吉祥美好的意愿推想这位先哲,去到了他愿意去的地方。

    晚上七点出景区大门,前往灵宝市住宿。

像我这样的外地游客,来函谷关,主要的是想观览古迹,登临关楼,瞻仰凭吊,以寄幽思。并不想或者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新造的亭榭池沼、花草树木间闲游瞎逛。但从函谷关风景区的打造设计来看,它并没有从游客的观览实际出发,它占用了太大的宝贵的土地资源,它建造了太多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景点,它花费了太多的钱。而把所剩无几的历史遗存——这也是函谷关的精髓所在,偌大的景区也是借着函谷关的名义打造起来的——挤迫到深远的让人不容易找到的角落。

    在我们此后去到的洛阳二里头博物馆,这种圈地占地、花费巨大、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情况更是变本加厉,触目惊心。且按下不表,等写到二里头的时候再听笔者细细道来。

                                                                  三门峡

    像华山一样,三门峡也是在高速上临时决定前去参观的地方。此后还有山西大槐树、平遥古城,也是如此。

    三门峡大坝在三门峡市东北方向十四公里处。1957年动工,1961年建成。是万里黄河干流上兴建的我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因为得地利之便,过去曾数次参观游览万家寨大坝,所以一见到三门峡大坝,顿时感觉到它的小来。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可以用来形容万家寨大坝。同样是李白诗,也可以形容三门峡大坝,诗云: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二者相较,气势不一样也。

    这是大与大之间比较后出现的视觉上的差别。如果拿一个人来和它们相比较,那个差异就明显了,是巨大和渺小,是坚固和柔弱,是雷霆万钧冲决一切、势不可挡和羽毛树叶之间相比。大坝是人造的,它就像人把一座山雕刻成了大佛,就都成了神。在这样的事物而前,  人是要有谦恭之心,要有敬畏之感的。    

   站立在河心的砥柱山上,面对大坝,以及大坝之上的那一片大水,我如是想。

    我和咏花所游览并站立的,正是有名的中流砥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