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磨砺(上)——邢志强

难忘的磨砺(上)——邢志强

00:00
08:06

1970 年,时间已经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几了,村里两队的知青都陆续回津探亲了。这时候队里还没有分红,五队还没走的知青宋金生,有一天来到我们知青点找我,商量着把两组回津探亲知青要带的粮食,拉到归流河车站托运回去,我当即答应了。两个知青点的知青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人们分别把自己要托运回去的各种粮食,按种类分装到各个口袋里,然后在外面缝上块浅色的布条,在布条上面写好各家的地址和名字,以便我俩好在车站填写托运单。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他又找到我,我们一起到生产队打听最近有没有去归流河的大车,结果没有。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找队里先定好一头毛驴,就说转天去归流河车站给大家托运粮食。那时因为当地没有电,社员各家推碾子拉磨都离不开毛驴,所以队里那几头毛驴很抢手。无论谁家用驴,都要事先和饲养员打招呼,定好使用时间。宋金生又找五队的社员借了一辆胶皮轱辘车,一切准备就绪,决定转天一早我们就上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什么也没吃,喝了口井水就去五队找宋金生。那正是“猫冬”季节,我们和老乡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头晌十点半、后晌五点多吃饭,我想晌午前怎么也能赶回来。

我走进大院就见墙边放着的那辆胶皮轱辘车,结结实实的样子,看上去有近两米多长,一米多宽。我俩把车推到队里,从牲口棚里找到饲养员。他给我们选了一头驴并牵到水池那儿,给它饮足了水,然后我俩把车套好。先到五队知青点,然后到我们知青点把大家的粮食全部装上了车,用绳子前后捆绑好。这一车粮食看上去足有六七百斤重,这些粮食可都是我们知青回津探亲期间的口粮了。

于是我俩一前一后赶着毛驴车上了路。他赶着驴车出了村口,然后又爬上了后山坡。那天是万里无云,虽然是隆冬时节,但是阳光照在身上感到暖洋洋的很舒服。在那空旷的大自然环境里,只有我俩赶着驴车,在那漫无边界的洁白的冰雪世界里行进着,这么沉的车在这头毛驴的拉动下,看上去并不吃力。

我们沿着土道,路经中安大队的小学校,然后向西拐,下了一段陡坡就进入了甸子地,因为这一路都是下坡的山路,虽然都是坑坑洼洼的冰雪路,但是一路上都很顺利。没承想,当我们走了一段甸子地后,却被眼前一道两米多宽的冰沟挡住了去路,毛驴车来到了跟前,突然止步不走了。它那四只小蹄子死死地钉在地上,任凭我们怎么用树枝抽打它,从后面怎么推它,从前面怎么拉它,它就是不肯向前迈一步,并且还使劲地往后坐。我俩这时已是急得满头大汗,原来驴的蹄子小,它最怕走冰,生怕滑倒,没想到它还挺有自我保护意识。我俩商量后,从粮食口袋上撕下来一块布,把驴的两眼蒙上,然后一个人在前边拉它,一个人在它后边推,他还是纹丝不动。最后我们给驴卸了套,牵着它在原地转了好多圈,这样一来它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我们又一前一后一步一步地牵着它过了冰面。随后我俩又把满载的车卸空,拉过沟,又给毛驴套好车,再把所有的粮食一一弄过去重新装好车。抬头望去,远远的归流河火车站隐约可见了,我们没想到,在距车站近在眼前的小冰沟,出现了这种意想不到的事。

出了一身汗的我们好歹算是把车赶到了车站的站台前,抬头再看日头,这时候已经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站上的工作人员都陆续下班了。我们赶紧帮着过磅员把所有的粮食口袋一一过了磅,又赶紧填好了每个口袋的托运单,然后又复核了一遍,办完了所有的手续,最后又把这一车的粮食拉到了车站仓库。等到完事大吉已经大大过了晌午,我们心里感到挺对不起那位过磅员,耽误了人家吃午饭的时间。

我们什么吃喝都没带,原想头午能赶回家的,没料到这头驴把时间给耽误了,我们只好赶着驴车往回走。当走到归流河大桥时这头犟驴突然停下来说什么也不走了。无论我们怎么喊怎么打它,它死活也不动,我们心里别提多着急了。没办法,只能按来时的办法,我们把它卸下车,我拉着空车走,叫宋金生牵着它走,这样它才跟着迈开了小蹄子。看起来不光是我们俩人又渴又累,肯定它也同我俩一样,拉了大半天的车,也够它累的,所以干脆罢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38552075

    满满的收获,省亲的喜悦

    福狸耳朵 回复 @听友338552075: 感谢您的收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