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来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一封信

致未来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一封信

00:00
05:37

欢迎收听港漂圈,四十八万港漂都在这儿。


最近香港疫情肉眼可见的缓和了,确诊人数一天比一天少!


但另一边,香港人才的人数却在往下走,去新加坡或内地成为他们的首选。


(图:网络)


没错!香港的人才正在流失。


香港总商会今年初发了份调查,有40%受访企业表示有员工离港,其中又以管理层人才流失最多!


而在另一份协会调查中,有近半受访公司因为疫情准备全数或局部迁离香港,这随之而走不也是人才吗......


(图:business digest)


就连特首林郑月娥也说了:


虽然无具体数字,但是近月香港有人才流失、机构高管人才离开香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图:HKET)


然而!香港是一个多元且包容的城市,它的魅力之一就是人才丰富、多元,且数量庞大!


要知道,香港人才竞争力排名可是位居亚洲第1,全球第11的!


(图:HK01)


其实,不止香港,在任何地区或国家,年轻且高教育程度劳动力都是宝贵的稀缺资源,是推动城市持续繁荣的重要因素。


不少城市甚至为了人才“大打出手”,比如内地“抢人才大战”


各地都在抢人才!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几年前就开始了,先是二线城市领跑,争先恐后出台引进人才政策。例如:


杭州《聚才十条》

南京《人才安居办法》

长沙《人才新政22条》

成都《蓉漂计划》

武汉“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计划”


随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按捺不住下战场,内地甚至有一个词叫“百城大战”。说的就是各个城市抢人才!


(图:网络)


怎么抢?


内地通常是推一系列人才优待政策,比如“送房补”、“送户口”、“免费租借办公区”......不仅福利多,而且门槛低、办理易,从落户到工作、买房几乎一条龙全包。


感受下深圳人才计划的吸引力和效果

(图:网络)


当年最夸张的还属西安,连人才落户的往返车票都给报销,甚至派民警专车接送,一路护送到办证大厅落户,生怕人才跑了......


博士落户西安,民警开车接送

(图:网络)


而反观香港,人才政策其实也有,只不过没这么多“优待”。


(图:HK01)


比如2018年香港推出过“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当时这个计划准备搞三年,第一年就要引进1000名科技人才。


结果四年过去了,一共才批出620宗,至今不到一半来港(其中60%都是来自内地)......


(图:UNWIREHK)


还有,这两年香港一直在增加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配额


2020年前,香港优才每年配额是1000人,在2020年增到了2000人,2021年底直接翻倍增到了4000人!


(图:网络)


那么,香港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香港需要外部人才!



根据香港入境处数据,2020年香港优才计划获批人员95%来自内地


不仅这一年,往年优才来港,内地人数都高达8至9成。


(图:网络)


香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其实我们港漂就是其一!


港漂大多过五关斩六将,经过轮轮筛选来港,努力、拼搏是这群人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同时,港漂熟悉内地和海外市场,又了解香港和国际运行规则,起着链接作用,而恰巧这也是香港的地缘跟资源优势所在。


(图:网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毫无疑问,港漂人才能帮助香港更好的发挥窗口作用,是香港持续繁荣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正文开篇跟大家所说的,因为疫情或者这样那样的因素,香港的内地人才也在流失。



(图:HK01)


为香港留住人才,我们提议......



最近,香港立法会议员孙东连同18位议员和32间机构向港府提议:


向有纳税、有贡献却未待满7年的非永居专业人士,一并派发消费券,从而向全社会释出“香港欢迎人才来港、留港发展”的信号。


香港立法会议员孙东

(图:HK01)


18位联署议员(排名不分先后):


孙东,严刚,张欣宇,吴杰庄,刘智鹏,李浩然,林筱鲁,陈月明,邱达根,陈绍雄,谭岳衡,梁美芬,林智远,容海恩,黎栋国,陈沛良,江玉欢,洪雯


32个联署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港漂圈(创始人赵磊)

香港海外学人联合会(会长孙东)

香港华菁会(主席李中)

香港新方向(召集人刘畅)

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主席张丽)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

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长杨强)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会长于常海)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

海学联香港青年专才协会(会长黄玮)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会长吴学明)

香港科技青年联合会(会长胡盛龙)

中国内地学生学者(香港大学)联合会(主席李昂)

香港中文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欧芳红)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李佳蓉)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曾赫铭)

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张圣尧)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张韵涵)

豫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会长董方奇)

香港四川同乡青年会(会长贾思桐)

香港江苏青年会(会长牟翔)

香港安徽青年会(会长姜再文)

香港北京青年会(主席段振亮)

浙江旅港青年会(会长蒋思雨)

香港天津青年会(会长刘婷)

香港辽宁青年会(会长常潆艺)

香港东北人联谊会(会长杨毅)

香港陕西青年总会(副主席高博)

香港甘肃青年会(会长张翰晖)

香港山西青年会(会长张鹏)

香港新疆联谊会(主席翟普)


说回提议中的消费券,大家都记得吧?


就是今年向全港合资格人士发放1万港币消费券那个计划。


而所谓合资格人士,指的香港永居和新来港人士。


(图:TOPICK)


其实不止这次,香港2011年、2018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先后五次派钱或发消费券,但每次香港非永居都没份。


香港2020年全港派钱

(图:HKET)


再看看隔壁澳门,从2005年就推出“现金共享计划”,给澳门永居和非永居都派钱,至今已经连续15年。


例如最近的,澳门在2022年《施政报告》就提出今年继续派钱,澳门永久居民派1万元,非永久居民派6000元。


(图:网络)


所以这个建议一出,在立法会和社会各界迅速获得极大响应


5月13日,香港18位立法会议员,联同32间机构向新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李家超递交联署信。


具体信件请看:






立法会G19的19位议员在今年3月就曾经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但可惜无疾而终。


关注港漂圈的大都是内地来港的港漂,大家都希望这个群体好,更希望整个香港好,希望更多人才来港,让这个城市保持过往的活力!


(图:FB)


当然,对于“用消费券增加人才归属感”的提议不是人人都同意


比如就有人认为“香港非永居群体庞大,这笔财政开支过大”、“1万块并不能增加人才归属感”、“专才工资不低,应该把钱给更有需要的人”、“澳门人口少,不能与香港类比”等等......


(图:网络)


对于不同的声音,圈君认为:香港的魅力就在于多元和包容,任何不涉及人身攻击、为了香港能更好的讨论和提议都是有价值的。


这事你怎么看?


你支持向有纳税、有贡献却未待满7年的非永居派发消费券吗?



本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港漂圈,欢迎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