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1】 孔子:“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

【特别篇1】 孔子:“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

00:00
14:45

在1973年出土的西汉马王堆《帛书易经》之《要》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赣(同“贡”字)曰:夫子亦信亓(“其”的古字)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所谓筮,就是指用一种蓍草起卦,然后根据《周易》中相关的卦爻辞和包含的象数来占断事情。而孔子说自己占一百次有七十次的准确率。


在《朱子语类》中,朱熹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易》本是卜筮之书。例如这段话:“今学者讳⾔《易》本为占筮作,须要说做为义理作。若果为义理作时,何不直述⼀件⽂字,如《中庸》《⼤学》之书,⾔义理以晓⼈?须得画⼋卦则甚?”

“则甚”就是“做什么”的意思。在朱熹看来,《易》本为卜筮而作,作卦爻辞只是为了提示卦象中包含的核心要义。但孔子从文王、周公的卦爻辞中,看到了充满忧患意识的道德训诫和深刻义理。他唯恐其中的义理被埋没于单纯的卜筮之中,于是,创作了《易传》,将《周易》中原本就包含的道理揭示了出来。

那么,后人若只把《易经》当成单纯的说理之作,不承认其本来的占卜之用和象数之妙,就容易使义理降格为偏离本源奥秘和切实功用的东西。孔子虽然首倡《易》之理,但他只是强调理胜于占、德重于卜,从未否定《周易》本是卜筮之书。他甚至经常进行占卜,自言“吾百占而七十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廿一行

    “今学者讳⾔《易》本为占筮作,须要说做为义理作。若果为义理作时,何不直述⼀件⽂字,如《中庸》《⼤学》之书,⾔义理以晓⼈?须得画⼋卦则甚?”——朱熹《朱子语类》

  • 廿一行

    “子赣(同“贡”字)曰:夫子亦信亓(“其”的古字)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帛书易经》之《要》篇

  • 廿一行

    大家好!由于和喜马拉雅签约,我每月必须有付费节目。这篇是讲孔子与易经和占卜的关系,可听可不听。已经加入我的ximi团的朋友,可以免费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