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李媛媛 老旧小区的“疫”线故事(沪语)

085 李媛媛 老旧小区的“疫”线故事(沪语)

00:00
07:01

【“疫”线故事】让长宁这个老旧小区做到“精准防控”,他们的确有一套
县级融媒号发布内容

作者:李媛媛


市中心的老旧小区如何做到精准防控到位?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华三居民区长华小区,办法比困难多,一群年轻志愿者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流程,配合居委会确保居民安心居家,牢牢把好小区防疫关。

一通电话后,他挺身而出

“时间有点长,队伍有点乱。”长华小区第一次做核酸检测时,当时还不是小区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的张移觉得流程急需改进。核酸检测结束以后,他主动找到华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杰提建议,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很久。

通话结束时,周杰主动提出邀请张移来做小区志愿者,想到居委会只有6位工作人员,要对接2000多位居民,肯定忙不过来,张移同意了。说干就干,张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小区的志愿者拉了一个群,并且在原有志愿者的基础上,继续在小区里招募新的志愿者。

“我们小区是6层的多层住宅,发抗原、发物资基本都是体力活,所以,我们在群里倡议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加入。”张移说。很快小区里一支38人的年轻团队就成立了,“长华小区是依弄堂分布的老小区,小区总共有7个弄堂,没有物业,想要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并不容易。”张移介绍道,“我们就一步步摸索,宁可自己多麻烦点,也要把防控细节做到位。比如,做核酸,我们就一次次试验路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现在,几乎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我们已经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了。”

手把手教出来的“多面手”志愿者为了尽快让志愿者熟悉岗位,在长华小区,新加入的志愿者,第一天上岗,就要跟着其他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上看一遍。做核酸、发抗原、给老年人送餐、消杀、收垃圾、晚上小区巡逻,每个岗位上要做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都会有志愿者讲解清楚。第一次上岗,也会有人专门教新人穿脱防护服,“我们认为这个很重要,保护好志愿者也是保护了整个小区。”张移说道。

由于志愿者们都要居家办公,因此,志愿者上岗后不进行定人定岗,每一次居委会在群里安排任务,有时间的志愿者就会报名,大家轮流在不同的岗位上,每个人都逐渐在实践中被训练成“多面手”,这样即使有人临时有事,也不会耽误整个小区的进程。“我们所有的流程都是在不断优化的,都在变得越来越好。”张移说道。

居民中的医生成为“专职”配药员

长华小区老人多,日常药品需求量很大,封控时间一长,小区不少老人药品面临“断档”。小区志愿者,同时也是华山医院药剂师的刘婕主动站出来表示,她可以帮忙配药,从此,刘婕就成了长华小区里专门配药的志愿者。

每次配药前,刘婕都要把每个居民的姓名、手机号、病历卡、医保卡、配药需求等收集起来,并一一详细登记。有的药,附近医院没有,刘婕还要想办法去外区医院配药。配药回来后,需要对每个人的药品进行再次核对,确保无误后,马上进行分发。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和刘婕一起帮忙配药的还有张移,每次出去配药,因为需求量很大,都是张移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出去的。张移还记得,他们配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早上七点半就出门了,下午三点才回来,总共跑了三家医院,抱回来两大箱居民用药。

现在,刘婕和张移这支“配药小分队”不仅帮自己小区的居民配药,有时还会帮助其他居委会配药。

细心守护志愿者的“佩佩阿姨”

志愿者们在守护整个小区,也有人在默默地照顾着志愿者们。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太辛苦,刚刚退休的乌佩华很早就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她把所有志愿者都当作是孩子,手把手教,也严格督促,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佩佩阿姨”。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在年轻志愿者眼里,“佩佩阿姨”严厉又可爱。每次志愿者穿脱防护服,她都会全程盯着,对于新手,她一步一步教,每个流程和细节都不会放过;其他已经熟悉流程的志愿者,她也会留心细节,口罩有没有戴好、防护服穿着是否规范,她都会帮助小区里的志愿者们把好关,保护好小区里的这些年轻人。

(原载于2022年5月15日“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