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0 蒿下有兰香 白屋出公卿

0090 蒿下有兰香 白屋出公卿

00:00
00:38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02
译文
清清的河水被土堤拦挡,众多有才学的人被酒伤身。蒿草的下面可能有芳香的兰花,住在茅屋里的人也能出达官贵人。有许多豪门大户子弟最后成了饿死鬼,有许多平民百姓家中培养出了高官。
03
解读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能尽如人意。“清清之水为土所防”,但是作为济济之士却没有必要借酒消愁,“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暂时的际遇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命运。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能经受起考验的人才能成为人上之人。而“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不仅是对逆境中奋斗的人们的勉励,也是对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的忠告。

贫穷有贫穷的幸运,富贵有富贵的不幸。贫穷的幸运在于没有负担,人生中得到的永远大于失去的;而富贵的不幸在于,富家子弟从一开始就是背负着财富的包袱在赛跑,他们总是不能抛开物质的诱惑。因此,富贵并不是贫穷的对手。成功的人大多是从困乏与需要的学校训练出来的,因为成功本身就是排除困难的结果,不经过艰难挫折的拼搏而要想锻炼出能耐来,是不可能的。富家子弟同贫家儿女相比,就像温室中的幼苗和饱经风霜的松柏一样。所以,朱门生饿殍的事情不足为奇,白屋出公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成功跟血统和出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贫者应自勉,贵者须自励。
04
故事链接

禹王戒酒
夏朝开国的时候,夏禹王一直都很俭朴。他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了老百姓。
大禹外出治水期间,有一年春天,他的女儿游春,半路上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她顺着香味一找,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人家里。这仪狄,原来是个酿酒师傅,会用各种果品、粮食酿造出又香又醉人的美酒。仪狄见禹王的女儿来了,就请她喝酒。禹王的女儿一喝,不由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王官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到王宫酿起洒来。由于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好些事情都被耽搁了。
后来,大禹疏通了9条大河回来,他的女儿立即把仪狄的酒献给大禹喝,想讨父亲的欢心。大禹一喝,也觉得味道可口,便接连喝了好几碗,不一会儿就喝醉了。这一醉,就昏昏沉沉地睡了两天,什么也不想干。大禹酒醒之后,猛然觉得这事情有点不对。他感到酒喝多了会误事,便马上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会误事。”又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他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
可是,仪狄回家后,舍不得他那套酿酒技术,便仍然偷偷地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朝纣王的时候,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喊到王官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里的大池中,把肉挂在树枝上,成天沉浸在酒色中,史书上说是“酒池肉林”。结果,商朝不久就亡国了。人们这才感到大禹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英明。后人说:“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