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头巾90:从吴用角度,活捉卢俊义上山,劝降大师宋江一出场,项目就结束了

水浒大头巾90:从吴用角度,活捉卢俊义上山,劝降大师宋江一出场,项目就结束了

00:00
11:48

上次我们阐述了,在好汉们的叙述中,将令只是将令,计策才是计策。是有着分别的,所以,在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的事件中,黑旋风李逵所说的,这次行动是奉了晁盖宋江将令,完全不能说明,断朱仝后路的设计者,就是晁盖晁天王。


但是问题是,朱仝事件的罗生门中,关于谁是断朱仝后路的设计者,存在四人三种不同的说法,柴进说是宋江,吴用雷横也说是宋江,李逵说是晁盖宋江,而宋江说是吴用。现在既然我们已经清楚地排除了晁盖,那么,嫌疑人,就只剩下宋江与吴用了。




在梁山上,吴学究固然是大军师,大谋士,前前后后出了无数妙计,但是宋公明也并不只是一个盖章的摆设,他也胸有韬略,也经常出谋划策。并不完全依赖军师吴用的作用。就拿断人后路来说,你吴用曾经设计去断过卢俊义卢大官人的后路,断过李应李大官人的后路。但是人家宋江也曾经设计去断过秦明秦统制的后路。双方在断后路的计谋方面不分伯仲。都最终成功地将对方罗致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宋江吴用虽然都是断人后路的祖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究探索,就可以知道,双方使用计策的路径与层次还是大为不同的。




你看,吴用在算计卢俊义落草的时候,其实他的计划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吴用伪装成占卜算卦的道士,去卢俊义家中忽悠,目的就是让卢俊义离开自己家中,出门往东南方向避灾,这样就可以让卢俊义远行途中恰好路径梁山泊,然后梁山好汉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自家门口守株待兔设个埋伏,水陆合围,活捉卢俊义上梁山,等卢员外上得梁山,一切都好办了,只需顶级劝降大师宋江出场,施展软磨功夫,给予最大恩遇,一通专业攻心之后,想来,卢俊义也基本就心肠一软,顺利归顺了。再然后,梁山派遣特别行动小组,去将卢大官人的家眷搬运上山,卢大官人也将亲自手书一封,召唤亲信燕青李固上山聚义,那么,卢大官人妻子贾氏与卢府总管李固的奸情的火苗,也许就熄灭在了萌芽状态,而卢俊义的家庭,也将永远幸福着了。岂不美哉。


  从吴用计策的框架来说,活捉卢俊义上山,劝降大师宋江一出场,这整个项目就等于结束了。因为宋江一出场,还有拿不下的人吗?对不对。但是,吴用万万没有想到,在宋公明火辣辣的热情烧烤之下,卢俊义竟然没有被劝降成功,他依然哭着喊着要下山。死活不肯落草。他的心,硬如顽石,冷如寒霜,这下,军师吴用就傻眼了。其实,卢俊义上了梁山,又全身而退,再次下了梁山,也等于是宣告吴用的这次策划,是彻底失败了。在第一方案失败的情况下,吴用才可能去启动第二方案,也就是所谓的项目预案。假设吴用真的设有预案的话。




  吴用作为心思缜密,算无遗策的项目策划操作者,为项目做预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所以,在吴用假扮占卜算卦的,去卢俊义家中忽悠,他在临走的时候,就在卢俊义家中的粉墙上题写了一首藏头诗。这首藏头诗,就是一个对日后预案的伏笔。这首诗,你正着读,顺着读,都是普通的正常的一首诗,但是你把诗歌的四句,每句诗的第一个字,上下垂直了读,就能读出一个惊天大主题,那就是“卢俊义反”四个字。


本来,卢俊义悄悄反水,你梁山也只需悄悄把人家的家小捎带到梁山,再悄悄地把卢大官人的巨额家产换成细软送上梁山,按照卢大官人的识得时务的脾气,肯定是将自己的家产豪迈地捐献给山寨了事。所以,卢大官人一旦顺利落草,是毫无必要去引爆卢府粉墙上的定时炸弹的。但是,吴用眼见卢俊义被抓上梁山之后,态度顽固,不肯归顺,所以吴用起身去送卢俊义的总管李固下山的时候,书中提醒读者说:“吴用这次起身,已有计了”。那就是,既然卢员外不肯归顺,第一方案宣告失败,那就启动第二方案。而第二方案的核心,就是通过李固去引爆这个藏在卢俊义家的定时炸弹。




但是,这枚定时炸弹的威力大大超过了设计者吴用的预设。因为卢大官人险些因此丧命。

问题是,吴学究既然事先已经在卢俊义府中题写了反诗,暗藏了伏笔,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吴用军师此前就已经做好了完备的第二方案了呢?


至于具体情形到底如何,倾听细细分解。


文本+音频:布衣豆腐(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插图:唐鼎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广陵节度使

    要人还要人家的钱

    布衣豆腐 回复 @广陵节度使: 都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