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力架”因混入玻璃片致301万块产品被召回,请让合规管理撑起食品企业的良心

“士力架”因混入玻璃片致301万块产品被召回,请让合规管理撑起食品企业的良心

00:00
05:44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安清心。感谢收听喜马拉雅头条频道独家播出的跳出合同里的陷阱。昨天,光明日报报道,全球糖果巨头玛氏集团的日本公司近日宣布,旗下巧克力“士力架”因混入玻璃片,将召回301万块产品,包括保质期到2023年1月8日和2月5日的“士力架花生单个装”“士力架180g装”“士力架迷你装”,以及保质期到2023年1月8日的“白士力架”。该公司称,有顾客表示食用商品后牙齿脱落,调查后发现,竟有一块长约7毫米的玻璃片混入其中,因此决定回收同一生产线所产出的商品。

其实做食品安全的音频做了很多期了,从前面的老坛酸菜到雅培奶粉,从责令整改到强制召回。一个又一个新闻,一次又一次警示,一遍又一遍呼吁,一起又一起处罚。但是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以前我们总是在谈怎么维权,怎么索赔。但是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聊一聊这个话题。就是生产企业,到底该怎么做。因为其实这个问题溯源起来,根源上还是生产企业的合规问题,我们从消费者角度无论怎么去倒逼他去做出改变,那也只是一个外因,内因才是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首先我想说的,是责任意识。作为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他已经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公司了,而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千万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企业。那我们就不得不去要求他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当然,这种社会责任,我们不要求他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恩赐,不要求他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善意,也不要求他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博爱,更不要求他有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救赎。我们知道,公司他是一个以牟利为核心的契约的产物,但是一个企业他天然就有这种公益的属性,我们说企业没有爱,也不需要爱,但有一个东西他需要,就是诚信;另外我们说他也有道德约束,基于经营而产生的职业道德约束。也就是说,公司他本身有最基本的一个社会责任在里面,这个责任一方面转化成了企业自己的形象、商誉和社会公信力,进而转化成了企业竞争力,而另一方面,企业责任就转化成了对社会的一种推动和促进作用。回到咱们今天说的士力架问题,我们其实最近看到的基本都是大型企业发现的这种食品安全问题,他们做大做强了,但是你这个大,是不是有个大的样子,你是不是起到了表率作用,说实话,连大企业都会出问题,我们怎么去相信这个市场上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导致的是消费端对市场的信心的丧失,最终受害的还是供给侧。

第二点今天想聊的,就是企业的合规问题。食品安全出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生产经营的合规环节出现了漏洞,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去切实做好生产环节的操作步骤。我们说到的问题食品的召回和处理,对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来说,只一种风险处置措施,但是并不能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害。所以我们应该更要看中召回之前的生产流程的合规性。

企业是一个契约产物,我们前面说到了,食品安全问题最终导致的是食品企业自身的社会信誉的降低和市场份额的受损。那么无论是从股东协议角度、从企业内部契约也就是章程的履行角度,还是从企业外部合同履行的角度来看,只有合规,才能保证股权权益、公司利益以及合作方合法权益,最终才能保证企业顺利经营。个人认为,食品安全企业还是要切实加强合规意识。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的规定是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包括企业内部对食品生产制作的操作规范也是相对全面而系统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任何一个合规环节的薄弱,都可能导致问题的产生,企业合规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生产流程和环节。

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7毫米的玻璃片,而现实中,损害的是千万人的身体健康,食品不是普通商品,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的题中之义,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不是防范安全生产风险,而是要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请让合规管理撑起食品企业的良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涉外法治沙龙

    这太危险了!应重罚

    安清心 回复 @涉外法治沙龙: 谢谢老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