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第六编第三十四章宋辽金之和战之四(1)

《国史大纲》第六编第三十四章宋辽金之和战之四(1)

00:00
05:55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四章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之四、南宋与金之和战(1)(2021-4-27 周二) 四、南宋与金之和战(1)金既骤灭北宋,其惟一政策,厥[jué]为[wéi]在黄河南岸建立一个非赵姓的政权,而黄河北岸则归自己统治。于是有张邦昌之拥立。金人灭辽之速,已出自己意外。吞并了偌[ruò]大一个国家,须得[děi]慢慢消化。若使宋人应付得宜,【不示弱,不召侮。】金人本不想急速南侵。及金人渡河,亦并无意灭宋,故得割让三镇之约即北去。第二次回师南犯,自觉与宋结下深仇,防宋报复,故尽虏[lǔ]宋二帝、后妃、太子、宗戚,而立张邦昌为楚帝。只因黄河南岸,金人实在无暇顾及,惟求不与他为难,他便可慢慢地整顿黄河以北。这是金人当时的政策。逮[dài]南宋高宗既立,金人彻底消灭赵姓政权之计划失败,他们一面仍想在黄河南岸留一非赵姓的政权做缓冲,故张邦昌之后,继之以刘豫。自四月金人北去后,五月康王构即皇帝位于南京,【归德。(商丘。)】是为南宋高宗。【改称建炎元年。】九月,张邦昌伏诛。十月,高宗如扬州。十二月,金又分道入寇。一面是高宗怕金兵,故愈避愈南。另一面是金兵也不放心高宗,故愈逼愈紧。建炎二年,金兵犯东京,宗泽败之。七月,宗泽卒。河南遂失屏障。建炎三年二月,高宗奔镇江,如杭州。六月,金兀术【宗弼。】大举入寇。十一月,渡江入建康(今南京。),高宗奔明州。金兵陷临安,高宗航入海。四年正月,金兵陷明州,袭高宗于海,高宗走温州。二月,金人引兵北还。九月,立刘豫为齐帝。金兵此次大举渡江南下,本想捉住高宗,永绝南顾之忧。及高宗入海,目的难达。其时黄河南岸,金人依然无法统治,更何论长江之南。金人只有引兵北返,而在黄河南岸另立一个刘豫。如是则好让他做一个缓冲,阻住宋人北来报复,而金人则乘此躲回黄河北岸,好好休息整顿。这依然是四年前建立张邦昌时的政策。金人一面拥立刘豫,让他做缓冲,一面却还试探与南宋进行和议。【如是则可让金人缓缓消化他十余年急遽[jù]获得的疆土和民众。】因此九月刘豫立为齐帝,而十月秦桧自金放归。桧以靖康二年反对金人议立异姓【张邦昌。】被执,【其实主持反对之议者乃马伸,非秦桧,后桧乃攘为己功。马伸门人何兑[yuè]发其事,桧窜之真阳。《挥尘录余话》作“何珫chōng”。】在金太宗弟挞[tà]懒[lǎn](完颜昌)所,主立刘豫者即挞懒。与桧同拘者尚有孙傅、张叔夜、何㮚、司马朴,独桧回南。自言杀监己者夺舟而来,然与妻王氏及婢仆一家同逃,以此为当时所疑。金人固不必其时即一意欲和,要之不失为一著[zhāo](同着)远远的闲棋,而终于在这一著[zhāo](同着)闲棋上得了胜算。建炎二年六月,桧在金曾为徽宗草书与粘[zhān]罕(完颜宗翰)【宗维。】议和,金人必夙[sù]知其能任此事,故特放归。【金宣宗议迁汴,其臣孙大鼎上疏,亦谓:“既不可以威取,复结怨之已深,势难先屈,阴有以从,遂纵秦桧以归,一如忠献(粘罕谥号)所料。”则金臣固不讳而明言之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