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离家的孩子——分离焦虑和依恋关系!

不能离家的孩子——分离焦虑和依恋关系!

00:00
05:12

也许有宝宝的听友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吧! 

比如宝妈要出门上班了,宝宝哭着喊着不让妈妈走!

爷爷奶奶早上送宝宝去幼儿园,宝宝死活不进幼儿园,哭闹不止!

宝宝总是喜欢纠缠妈妈,一定要妈妈跟她玩,其他家人宝宝都不接受!等等。

如果你家宝宝出现过这些情况,那就表明孩子有明显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父母分离而引起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在家门口或幼儿园门口和爸爸妈妈分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可能会害怕自己被遗忘在这里,明显有一种不安全感。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

那么,家长该怎样去改善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1.不要偷偷溜走。在每次分别时,家长可以明确地和孩子进行告别,清楚地说明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可以再次相见。在孩子产生情绪反应时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埋怨,更不要趁孩子不注意时偷偷溜走。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这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告知,更是一种仪式和尊重。这个做法本身就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给他的内心注入一种力量。

2.提前让宝宝熟悉新的抚养人和环境。宝妈要离开宝宝,换由长辈或保姆带,可以提前一段时间让宝宝熟悉新的抚养人,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而对于即将就读幼儿园的宝宝,妈妈可以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参观玩耍,提前适应和熟悉那里的环境。

3.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从宝宝1岁起,就应该有计划地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大千世界,并且鼓励宝宝主动与其他人交往,无论是同龄宝宝还是其他长辈。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宝宝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

实际上,孩子之所以会有分离焦虑,是因为孩子与家长存在着依恋关系,依恋关系通常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安全型依恋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去适应校园生活、建立人际交往圈子,还能获得良性的亲密关系等。而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依恋,则会对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产生一定的阻碍。

1-3岁是孩子的依恋关键期,是良好亲子依恋关系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一般来说,1岁以前,妈妈的角色很重要。妈妈要尽可能地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肚子饿了、要大小便、哭闹等,细心的妈妈都要及时正确地处理,满足孩子正常的需要,要经常抱抱孩子,多和孩子有身体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心平气和,用温柔关爱的情绪对待孩子,这样的行为方式会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对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岁以后,爸爸的角色也显现出来了。爸爸带孩子胆子大,放得开,善于发散思维,这时恰好还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爸爸经常和孩子互动,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会有帮助。同时爸爸天生的阳刚气质,和妈妈刚柔并济,对孩子积极性格的塑造大有益处,也有助于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

在此也强调一下,分离焦虑可能是暂时的,但依恋关系却是一生的。爸爸妈妈要多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减轻分离焦虑,让孩子的心理变得强大起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