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之《经脉》(1).aac

《黄帝内经灵枢》之《经脉》(1).aac

00:00
06:19
《黄帝内经灵枢》之《经脉》(1)

【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知的通假字)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别本作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译文】雷公向黄帝问道:《禁脉》篇曾说,针刺的道理,首先是经脉,揣度其运行的终始,了解其长短,以及内部与五脏的联系,外部和六腑的分别,希望详尽地听听其中的道理。
黄帝说:人的最初生成,先受于父母之精,由精发育而生成脑髓,以骨骼为支干,以脉管藏血气而养全身,以筋连串骨骼使之坚强,以肉为墙壁保护内脏,当皮肤坚韧时,毛发就附着生长。五谷入于胃,化生出各种营养,脉道借之通行全身,血气运行不息。
雷公说:我想彻底地听听经脉最初生成的情况。
黄帝说:根据经脉的变化,可以决断死生,治疗百病,调整虚实,不可不通畅。
肺手太阴经脉,从中焦胃脘起始,向下与大肠相连接,返回循着胃的上口贲门,上贯膈膜,入属于肺,再由喉管横走,至于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达肘中,顺着前臂内侧上骨的下缘,入寸口,循着鱼际,出拇指尖端。它的支脉,从手腕后,直出食指尖端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肺部感觉胀满,气不宣畅而嘭嘭有声喘咳,缺盆里面疼痛,甚者病人就会交叉双手按着胸部,这叫臂厥。从本经所主之疾病来说,容易发生:咳嗽,呼吸急促,气喘,口渴,心烦,胸部满闷,小手臂内侧前缘作痛,厥冷,掌心发热。本经气盛有余,就会出现:肩背部作痛,怕风畏寒,汗出易感风邪,以及小便次数增多而尿量减少;如果气虚不足,也会出现:肩背部疼痛,畏寒,呼吸气短,小便变色等症状。像这些病症,邪气盛就用泻法,正气虚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疾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对于那些不实不虚的病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气盛的实症,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三倍;所谓虚症,是指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