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临别赠言关于文学的建议

《浮生若梦》临别赠言关于文学的建议

00:00
04:39

第十章临别赠言

(注:此为林语堂1936年应赛珍珠邀请举家赴美国时在旅途上(横滨舟次)所写下的篇章。发表于1936年9月16日的《宇宙风》第25期。)

朋友送别,劝我把出国杂感写出来,寄回发表。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不过题目太大了。为今日中国之民,离今日中国之境,应当有多少感想齐聚心头?不过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千绪万端,何从讲起?言简意赅[yì gāi,亦难完作。只是题目虽大,也有许多不便讲与不容讲的。我们可说的还是关于文学思想的方面。

(一)文学——提倡幽默,幽默为文学之一要素yào sù,与悲壮、激昂等同为中外名著所共有,只要眼光稍新的人,没有不承认的。中国幽默文学是易以较诚恳、较自然、较近情、较亲切的文风。我是赞成诚恳而反对严肃的。主张严肃之人,大概在家做父亲,也不肯和儿子说两句笑话。在诚恳、亲切、自然、近情的文风中,幽默必不期然而至,犹如改训话为谈心,幽默也必不期然而至。中国文章向来是训话式的,非谈心式的,所以其虚伪定然与要人训话相同。所以若谓提倡幽默有什么意义,倒不是叫文人个个学写几篇幽默文,而是叫文人在普通行文中化板重为轻松,变铺张为亲切,使中国散文从此较近情,较诚实而已。

提倡性灵,纯然是文学创作心理上及技巧上问题,除非有人在文学创作理论上,敢言作家桎梏性灵,专学格套,或模仿古人,抄袭依傍,便可为文,本来不会引起什么争辩。我们今日白话已得文体之解放,却未挖到近代散文之泉源,所以看来虽是那么的新,想后仍是那么的旧。西方近代文学,无疑地以言志抒情程度之增加为特色,与古典文学区别。所谓近代散文泉源即在作者之思感比较得尽量而无顾忌地发挥出来。再推而广之,不论时代古今,凡著作中个人思想感情主张偏见愈发挥的,愈与近代散文接近,个人思想感情愈贫乏的,愈不成文学。即以此可为古今文学之衡量。

总而言之,今日散文形体解放而精神拘束 jū shù,名词改易而暗中仍在模仿[mó fǎng,去国外之精神自由尚远。性灵二字虽是旧词,却能指出此解放之路,故以着重性灵为一切文学解放基本之论。有人反对这种解放,那是道统未除,流毒未尽。性灵也好,幽默也好,都是叫人在举笔行文之际较近情而已。两者在西洋文学,都是老生常谈,极寻常道理。今日提倡之难,三十年后人见之,当引为奇谈。但是我仍相信此为中国散文演化必经之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苹小果讲故事

    听林语堂送别

    丹江红云 回复 @大苹小果讲故事: 谢谢你的捧场!

  • 秋色媚声

    理论还是很深邃的,难得真意,值得深研。

  • 丹江红云

    重点是用情写散文。

  • 雪月玲珑

    姐姐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