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抑郁

消融抑郁

00:00
32:30

【抑郁,通过溯源的方式,或渐或顿,可以轻松高效地消融。】


大家早上好。“文明溯源”随兴随机话题直播我们继续。今天谈溯源“消融抑郁”。


抑郁病、抑郁症、抑郁倾向,据说是目前海内外全世界范围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群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麻烦。我得琢磨一下怎么措辞。因为有的统计说,就在中国有九千多万的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人群,有的说是抑郁症人群。这个人群当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归类为有抑郁症或者抑郁倾向,但自己平时已经感觉到一些比较消极乏力的体会、情绪在影响着自己,甚至自己沉溺于某种无力感当中,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觉得好多的努力都不知道为了什么,更进一步觉得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乃至于暗中琢磨各种逃离,逃离各种各样的状态,最严重的是逃离生命。


这个问题呢,可以通过溯源的方式,轻松高效地解决,只要愿意往里走,只要愿意这么去对待。姑且分成两种大的模式,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有多久,(不管)抑郁倾向是怎么出来的,都不要去管它,直截了当地用相应的方法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走出情绪的泥潭,走出好比是一个幽暗的铁皮屋子,从一个黑暗的房间当中、密室当中往外走出来。直截了当让自己动起来,这是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就是溯源。无论往哪个方向溯源,看我们生活当中某一个方面,我们觉得没劲了,我们看看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还有我们自己的身心的状态本来是什么?可以是什么?还有自己绕不过去的一些事,可以任选其一拎出来看看其中又是什么?只要认真地去溯源,过程中就会消解抑郁的各种力量。就是通过分解去看来龙去脉,而消解抑郁的力量,让自己自然而然地从抑郁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两种,一种是直截了当地动,直截了当地制造力量、制造触机,让身心动起来,一动他就解脱了。还有一种通过分析。借助禅宗的“顿修”和“渐修”(顿就是一下子、立刻、顿时,渐修就是逐渐进行)的提法来说,一个是顿的方法,一个是渐的方法,顿时的方法和逐渐的方法。


咱们说顿的方法,先说顿的方法。顿的方法就是触动一下,让身心触动一下,那很直截了当。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话“什么都没意思,对不对?但是我们的呼吸,它不会觉得呼吸没意思它还继续呼吸的。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意思,是自己想多了,你不想它就好了,就没那些毛病了。因为你想不想,呼吸它还在呼吸,到时候你还会犯困、或者还会饥饿、或者还渴。因为我们的呼吸,是大自然的生机在我们个体生命上的一种呈现,无论你乐意不乐意,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是自在地进行着。还有我们的心脏,无论你多么不乐意,它还是在跳动着。为什么呢?因为自然界的生机就是这样。是我们想多了,想去影响心脏的跳动,想去影响呼吸的进行。整个宇宙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各自的轨道上从容地运行着,我们想多了,所以就会多出了想多的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可能,其中一个可能就是抑郁”。像这样的话,可能对一些人有触动。


还有,可以直截了当,通过六尘触六根动六识——六种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识,用这种根尘识交缠的内容来触动人。


比如说有一个综合的手法。在以往,在前年,我这个群体曾经组织过“点燃快乐”的公益活动,就是专门针对有抑郁倾向的人,其中有一个小板块——用手机拍照。我们会让学员,也就是公益活动两个半小时的活动当中,有时候会采用这样的一个内容,每个人都有手机、很好的手机都可以拍照。让每个小组都拍一下桌面上摆的那瓶花,每个人拍,拍完以后小组内互相展示一下。好,大家都会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去拍照。好,等小组内展示完以后,我们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还可以怎么拍。可以这样平着,把镜头伸到花瓶的那个底下,朝上拍;可以拿着(手机)朝下拍;可以把镜头离花非常近的地方拍;还有不同角度、不同立体,甚至可以把镜头伸到花束里面微距地拍,不用在意它是否对焦、是否拍得清晰。还有拍完以后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剪裁、不同的比例的剪裁。还有可以调各种各样的对比度啊、亮度啊、暗度啊、锐度啊等等。其实就讲到从不同角度,手机不一定都是这么拍,可以这么拍,可以这么拍,可以从上面往下拍,可以伸进去拍,很多人,你就可以看到他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好,那么大家再拍一下桌面上的那瓶花,拍完以后再交换一下,你能感受到每个小组都整个绽放出的喜悦,绽放出了别样的生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给大家稍微说一下:你看,一,各种事物有无穷多个可能性,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经别人一说,哦,知道可以那样拍,可以这样拍。所以虽然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内容”,但是那个墙它并不厚、并不是都那么艰难,只要听别人一说,愿意去行动,一下子就可以突破。


第二个,变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手机的镜头就是我们眼睛的延长延伸、我们视力的延伸。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可以很多个角度,是不是就不一样?那因为有前后拍摄效果的对比,每个人都有很深的触动。再追上一句,以现在的这个拍摄的手法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配偶、为自己的先生或者太太、为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孙辈,拍一些相片,是不是大家会更加开心?如果一块出去玩,是不是更加有意思?平时在家里面,哎,大家来一起捕捉我们客厅里面的美好角度,是不是就多了一些内容?你能感受到有些人一经过这个小环节,他自己内在就动起来。一动起来,好了,就不会深陷在泥潭里。抑郁症相当多的有一种特征就是粘住,好像站在那个充满了粘性的泥潭里面,动弹不得,也不想动。


我们用这种“六尘触六根动六识”的手法,就是这个大类的手法触动他,就像禅宗里面一棒子打过去,疼了。一疼,哎,原来的各种各样的疑情、就是各种各样的想法、思路、分析,被猛地那么来一下的触觉、而且比较强烈的(触觉),击打得烟消云散,然后会发现,前面那么纠结、那么纠结的力量,原来是都可以脱落的。乃至于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往前走,就有机会开悟,有机会明心见性。


一样!抑郁症相对于像有禅修、尤其是禅宗的修行者来说,看得其实是很清楚的,如果有唯识方面的——唯一的唯、认识的识,有唯识方面的视角,那就更加细腻、更加深刻。可以通过触动。


还有比如说以前碰上有一个人,他挺郁闷的,因为有些事情他如果不做,他特别被动,而且很长久的被动,如果做又怕影响自己的形象。当时我就告诉他:“大家都很忙,除非有紧密的利益关联或者利害关系,要不然谁也不会在意谁的形象,也就只有你自己在意自己的形象,对不对?”我更直截了当讲:“比如像我跟你这样是一个熟人,但是其实我只更多地是关注我跟你之间有利害关系的这个领域、或者这个内容的关联,至于你的整体形象对我来讲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你不用认为大家都很在意你的形象,是自己在意自己的形象,是自己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


当然这是一种方便说,我们人还是要有社会上的一种形象上的把握,要有一定的认知、一定的定位、一定的呈现上的自我的承担。但是过于在意,那就夸大了这个方面的重要性、实在性。其实真的人与人都很忙,如果没有利害关系,天大的事,对你来说是天大的事,对别人来讲就顶多好像看烟花一样或者鞭炮声一样,响的那刹那会转过去看一下,看一眼,看一下,紧接着又转身过来继续忙自己的事。过不了几个小时,不用甚至几分钟,不提起,没有人提及,也都不会想到刚才还有那么一个事,但是当事人自己可能一直就放不下。还有,所说的形象,里面还带着一个标准,就是说自己会认为“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才合适”。可是在别人看来,在更多人看来,可能在某个事情上的处理方式或者衡量标准,和你自己的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恰恰相反。所以至少可以跟其他人交流一下,而不是闷着,闷着,然后自己越涂越抹就越厚越重,到时候涂抹出来一套东西,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放下了,可以放下,直接放下!所以,除了自己,真的没有人特别在意你的形象。大家都很忙,只有那么一点点的精力,去关注和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的形象,所以不要“死爱面子活受罪”。你看像这样的话,它是会有一种触动的。


还有其他的各个方面,什么孤单啊、寂寞啊、成功与不成功的焦虑啊,放下吧!放下吧!因为这里面的各种评判的标准,也许我们用着不恰当的标准。好,放下。如果能够直接放下,那还有顿、我们所说直接的、直截了当的这种味道。


如果这种直截了当的触动不了,体量比较大,或者是本身就粘着,或者就像橡皮泥一样,或者像滚刀肉一样,或者像弹簧锁一样,那怎么办呢?那就一点点地捯啊,一点点地分析啊,那就转入“渐”的方法,逐渐,逐渐的方法。怎么说呢?就是分析来龙去脉,分析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条件组合,以此来消解抑郁。


分析的方式呢,在以往我们这个群体曾经采用唯识的一些方法,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归结到一点就是:所有的现象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条件组合起来的。我们可以去拆解它,可以去追溯它,追溯它的本源是怎么组合起来的?怎么出现的?一个感受、一个体会、一个判断是怎么出现的?去追溯它。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就是所说的“半瓶酒”,瓶子里面还有半瓶的酒,到了现象,人之外的现象,半瓶酒。开始进入人的视野,乃至于产生人的感受,就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种会觉得“哎呀,很糟糕,只剩下半瓶了”;还有一种,“哎,挺好啊,还有半瓶”,或者是说“哎,幸好只有半瓶,多了我还难受呢”。所以同样是半瓶酒,有的开心,有的不那么开心,有的就不高兴。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一种感受,真正形成的那个阶段是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通过我们的认知的机制,开始进入我们的个体生命的世界的时候,才开始形成了价值判断,形成了跟喜怒哀乐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会明白,是我们每个人在用自己的认知、判断、了别,在创造着自己的世界。周围的环境,它本身不产生喜怒哀乐,不可能产生抑郁,是这些东西进入了我们的身心之后,在我们自己身心内部制造出了情绪,那一不小心就形成了抑郁。


明白了机理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呢,如果我们有足够强大的愿望,愿意去改变,那么我们甚至可以不用改变环境,不用换一个环境,比如说不用从客厅走到卧室,更不用从北京走到南京,可以就地转化。


就地转化,怎么转化呢?去看!哎,比如说,我们的手指的触觉,你看中指、食指它都不一样。我们平时不一定注意到那么细,我们握着一个杯子,中指和食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可以找表面上有凹凸的(杯子),你一拿过去的话,中指和食指它放在不同的位置,它们之间的触觉是会不一样的,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呢?如果没意识到你可以试一下。充分体会到这一点,说其实我们自己对我们自己身体的认知过程,我们都是无知的,那么这个无知的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歧路、各种各样的岔路,我们可能跑错了或者是走偏了。哎,那这样子开始认知自己内在的世界、认识自己内在的过程。那在这个认识过程当中,你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风景,从未想象过的风景开始出现了,而且这些风景是内在于自己的身心。那这种富足感,这种美妙的体验,它足可以冲掉各种各样的抑郁的阴霾。就是这样,我们去剖解它。


还有我们说的“个体生命的文明溯源”,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去追溯一下,我们此时此刻的我们的认知、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判断、各种各样的标准,是什么时候装载入我们的生命的,是在5岁的时候、15岁的时候,还是25岁的时候?不断地去追溯,追溯到自己记忆当中最早的年龄,看看那个时候是怎么样的。就好比我们的手机,新手机买来的时候、启用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应用软件。有些是厂商预装的,预装的有的我们也可以把它给删掉,卸载。还有,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选择地下载、安装。用一段时间觉得可能不太好用,我们就换一种版本。为了实现同样一种功能,我们换一种APP,或者是同一种APP不断地进行升级。一样,我们可以对我们自己这一刻所呈现出来的我们自己意识、心理、精神状态各个方面的APP还有标准,我们进行梳理一下、清理一下,哪些东西可以不要,哪些东西需要升级了,哪些东西它可能影响到我们整体这个生命机器的运行,它在消耗着我们的电池能量,我们就把它卸载了或者把它终止了。这也是一种溯源。


我说的都是相对于我们人来讲,外在的事情进入我们的世界,就是透过我们的六根感官系统进入我们的世界之后的这些内容。还没有进入我们世界的外面的东西怎么形成?这个呢,哎,你也可以去分析它。而实际上还有一重,只要我们意识到,其实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世界,没有在我们意识之外的东西。就像所说的物质的概念是“可以被主观意识认知到的客观存在”,你只要是物质,其实已经进入了主观的意识当中,因为如果主观意识没有认知到,它就不符合物质的那个概念,所以没有在自己意识之外的世界,只不过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相互依存,都是因缘和合的。所以我们所说的没有进入自己感官系统的那些事物,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对你来讲、至少对特定的生命来讲,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生命空间的拓展是不断地去感知更多的内容,不断地去认知更多的内容。


所以还有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这个根源以后、这种构成以后,我们的情绪的确立是基于某种特定的认知的图景,我们可以去扩大我们认知图景的版图,那么我们原有的各种情绪,就会被扩大的版图的认知所稀释了。就好比这里头,倒进了一杯盐、盐巴,那这里面的水会很咸。我们可以把这里面的盐分把它提取出来,让它回归不咸的状态。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水,放到更大的容器里面,加更多的水,甚至可以直接把这个水倒到一个淡水湖——鄱阳湖啊、洞庭湖啊,倒下去,那个水它会咸吗?不会咸的,虽然我们知道盐巴并没有减少。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稀释。这都是渐,逐渐的法门。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突然会明白,哦,原来那个抑郁是离不开自己心念上的一个认知,只要心一转,什么东西都能够转得干干净净,哪里需要执着呢,哪有什么力量在执着什么呢?哪有什么东西在执着什么呢?没有的,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可以不作。


怎么不作呢?我们前面就零零碎碎给大家说了这么一些,供大家参考。如果觉得能够帮助到您、帮助到大家,如果需要更多的内容,可以随时联系我。因为抑郁症一直以来是我重点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也希望对此能够有所作为,很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走出抑郁症,走出抑郁的泥潭。


好,“文明溯源”话题随兴随机直播,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祝大家快乐、吉祥、安康!再见。


内容摘录自:三同书院院长大信老师,2021年2月7日快手平台直播语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