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至乾隆庚子①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②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抨抨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③,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调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nian)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④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陷宴,余在洞房与伴娘⑤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⑥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莫不傀(kui)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chong)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①乾隆庚子:这一年沈复与芸娘都是十八岁。
②合卺:读音为hé jǐn,即交杯酒,汉族婚俗之一,源于周代 。在古代,结婚时人们用它作盛酒器;合卺,成婚。卺是瓢,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
③斋期:佛教中说法。有十斋日和六斋日两种。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受持斋戒。
六斋日: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而且这里的斋不是吃素的意思,而是斋新,过午不食,意思是清净之心。也就是说,要在这六天或十天中过着严格、清净的修行生活。
④国忌:旧指帝、后的忌日。
⑤伴娘:这里的伴娘和我们现代的伴娘肯定不是一个意思,有可能是负责教导新娘的的嬷嬷,或者是陪嫁过来的妾氏通房。
⑥《西厢》: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西厢记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这样的观点在封建王朝是非常难得与先进的,而芸娘看《西厢记》入迷,也可以理解成她其实对这种观点并不排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