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工作,会有一个公认的褒义词“敬业精神”,意思是这个人对工作很负责、很认真、很热爱。
但关于“敬业精神”的表现形式,人们的概念并不一致。例如,996(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六天),甚至于007,算不算敬业?
可能一部分人认为这算“敬业”,另一部分人却会表达反感。支持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忘我工作的精神,反对者认为,它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和健康,甚至涉嫌违法。
但即便是反对者,也可能会把这种做法定义为“敬业”,只不过是“傻敬业”。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老板一直给加班的员工点赞,使得“加班等于敬业”“不顾健康进行工作等于敬业”的认知进一步强化。
这个定义真的合理吗?
回到一个朴素的公式: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价值等于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如果一个人的效率无法提升,那要体现更大的价值,只能去拼工作时长——996意味着“拼体力”,把时间这个值做大。但它有两个缺陷:
第一是生理限制。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值”必然会遇到“健康警告”,其工作价值就会面临下跌;
第二是心理限制。如果企业管理者只看重“时间”,那意味着员工可以选择通过降低工作效率的方式,来讨好管理者。比如原本可以八小时完成的工作,故意拖到十二小时,以表现“我很忙”。
显然,这并不是“敬业”,而是“磨洋工”。
事实上,如果企业长期需要员工加班,只能意味着工作量和企业人数不匹配。加班多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少了,工作效率也一样会降低。用通俗的话说,工作时间长,只能证明两件事:要么活太多,要么活太慢,前面是老板有问题,后面是自己有问题。
还有个值得一提的特殊情况:带病工作算不算敬业?
按常规,当然算。我们的脑海中,一定有着许多运动员带伤上阵,科学家抱病工作的感人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个更务实的答案。
曾经有一位知名演员,因为身体状况失声,无法完成音乐剧演出。演出方决定播放录音对口型,向观众说明情况,对应的公关也纷纷赞扬这位演员“带病工作”的“敬业”行为。
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一名运动员要参加比赛,突然出现了健康问题,咬着牙坚持跑完后,要求组委会按照其今年最好成绩计算名次,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被称为敬业?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由于这名演员无法正常进行演出,对观众而言,就无法获得好的观看体验,因此更换演员或者退换票就成了更合理的选择。敬业的前提,是依然能够提供合规的产品,和身体健康不健康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提供的是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抱病工作”这件事情有多感人,都很难归纳到“敬业”的范畴。如果工作不合规、不合格,那么再辛苦、再可怜也谈不上敬业。
不然,对其他健康合规完成工作的人而言,是一种不公,对这个岗位来说,也缺乏尊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