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亚峰
周亚峰,笔名晓舟,男,五零后,江苏大丰人,居苏州,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姑苏寻梦》《沧浪烟雨》《怡园语丝》《我身边的故事》等专著文集。
走到太湖路西尽头,再沿运河岸边健身跑道北行三百米,有一块低洼的湿地。小树、芦苇、蒲草、水塘,一派原生态景象。最有意境的是,此地还有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那青蛙的叫声,清脆细腻婉转悦耳,忽而似群雄并起,擂鼓振天高亢激昂,瞬时又如闪烁的灯火,你唱我和错落有致。
发现这么个好地方,令人兴奋,别说城里人觉得新鲜,就连我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土帽,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因为,即便现在的农村,到处在开发利用,恐怕也难得有这样的闲地洼塘,难得听到成群的蛙鸣合奏了。
有蛙鸣声之处,必定是个非常静谧的地方。青蛙,体积不大生性不猛,它们似乎既敏感又小心,哪怕听到人行脚步的轻微声响,也会瞬间停止叫唤。
我不是动物研究者,也不是生态专家,对蛙鸣场地的认知,缘于自己一段个人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在苏北一个偏僻的小镇参加工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异性。后经熟人介绍,见到本公社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女教师,彼此印象不错,同意先“处朋友”。
那个年代,苏北人的思想观念还很保守,尤其在农村,未婚青年男女接触必遭他人议论,如果谁曾与某位异性有过交往史未能成婚,那会被人视为落地桃子般不待见。谁能保证一谈就成呢,因此初涉情场的年轻人非常谨慎,如同做地下工作般秘而不宣,生怕谈黄了影响自己以后找对象时的身价。
为保留清纯“原始股”形象优势,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会选择非常隐蔽的场所约会。去哪儿呢?乡下没有上海外滩那样的“爱情墙”供人说悄悄话,平原地区也没有人迹罕至的茂密山林可以遮隐,为避开熟人视线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往往都相约去县城电影院。
我所在的那个公社离县城很远,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如果蹬自行车过去,往返一次会耗去大半天,很不方便。百般寻思,我想到了夜幕下的僻静乡野。乡间农田一望无际,太阳落山以后,劳作的农人们必定回到农庄休息,这时候,恋人牵手走在远离农庄的田埂上,肯定是不会有人看见的。
为稳妥起见,有一天,我特意编了个理由请假离班,到小镇周边转悠了半天侦察地形,最后选中一条大河边的水田地块。那里,平时只有拉船的纤夫经过,夜晚是绝对没有行人的。
那天晚上,在这万籁俱寂的地方,我们相见了。
“月色朦胧凉风习习,稻谷飘香蛙鸣声声。”为显示自己也通点文墨,我故意吟了两句似诗非诗的场景赞叹词装门面。女教师果然产生好印象,她说:“你选的这地方真有诗意情调啊,还有稻花香气一阵阵飘过来,可与仙境媲美呢,怪不得人家说你是一个文学青年。”
拧开手电筒,我们在地头找了一块较为平整的地方,垫上报纸席地而坐。初恋的我们羞答答不知从何说起,好在有肆意的“呱呱”青蛙叫声传情布道般引领诱导,我们在周遭一片蛙鸣声中轻言细语互吐衷肠。
月亮见证我们的身影,青蛙倾听我们的呢喃,除此便无人知道了。此地甚好,又来过几次,我们终于结成了生活中的伴侣。
婚后数十年,妻虽对我有诸多不满意,但每谈起那个幸福的蛙鸣夏月夜,总是感到美滋滋的,不忘初心嘛,自然多了几分包容。于是,我们从乡镇走到县城,又从县城走到苏南,动情的蛙鸣声伴随在我们心中,共同走过四十年风风雨雨。
过六奔七之人了,叙说昔日浪漫,有点滑稽。我只是想告诉朋友们,那青蛙大合唱,真似天籁之音呢,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喧嚣的城市里,也许一辈子也没享受过那种乡野趣境。置身湿地听蛙鸣,即便人老了,如今已没有浪漫故事可重演,但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心灵对个话,或是思考一点疑难问题,也定会神清气爽脑洞顿开。
苏城有品味,在寸土寸金的城池边保留着这样一方湿地,任草长莺飞青蛙鸣唱,让城里人开眼界,让他乡游子回味旧时光慰藉乡愁,真好。
月蛙之声
蓝总音苑 回复 @宝_喵:
真的是好声音,很适合读这类散文
蓝总音苑 回复 @楼顶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