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江北】走过那片江堤

【晚安江北】走过那片江堤

00:00
08:31

走过那片江堤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南京是离家乡最近的大都市,我很是憧憬。 


我第一次到南京,却是在大学毕业前夕的一天深夜,我和好友到南京林业大学参加“市人才交流会”。那晚月朗星稀,江边成片的芦苇随着夜风摇曳。绿皮火车即将穿行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透过车窗,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玻璃车窗外的风景。这桥,这江,这城市,南京,我们来了!


阴差阳错,毕业后我却去镇江工作了十二年。 


期间,我几次出差路过南京。长江大桥像一条钢铁巨龙,横亘在波翻浪涌的江面。我曾几次步行过桥,伫立在大桥上,天高云淡,江天一色,几只水鸟不时欢快地掠过江面,桥下轮船、渔船往来穿梭,汽笛盈耳,桥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眺望江北的江堤,只见大片大片的芦苇白,夹杂着江树的绿,繁花的姹紫嫣红,非常养眼。远处的老山静卧北岸,风来竹面、雁过长空,好一幅泼墨的丹青山水。 


好奇心和闲情逸致使然,有一次,我步行过大桥,到北岸的江堤上漫步。那时的江堤周边还未开发,泥巴路酷似家乡的野道。成片的滩涂上丛生着荒草、芦苇、杂花、野树,我顺着踩出的小道,在江堤缓步而行往江边走去,一只灰白色的小野兔倏地窜了出来,吓了我一跳,眼见它于青草晃动处,刹那间不见了踪影。


眼前的景致,居然像极了老家,我心念一动,要是能在这里安家就好了。既面对城市的繁华,距离主城区近在咫尺,又能坐拥一方宁静,岂不美哉? 


江边有几个垂钓的老人,静静坐在小竹凳上,背影恍如雕塑一般。夜渐渐笼罩江面,大桥上的灯光在黑漆漆的夜空中眨着朦胧的睡眼。江风变得寒冷起来,我打了一个激灵,赶紧往回走。那时,大桥下的公交车并不多,等那等,我好不容易挤上车,一路颠簸着开上了大桥。 


后来我又去了桥北江堤数次之多。每一次去,我都有不同的感受:眼见江堤翻修,砖石夯实了堤坝,堤上也铺成了水泥路;眼见堤边规整出一条长长的滨江大道;眼见原来的内滩被圈了起来,建起了一大片大楼的框架。南京城也在不断地发展变迁之中,城市在长高、长高......


2007年,我终于在长江大桥的脚下有了自己的一处住所。在南阳台上,我能清楚地眺望江景。刚开始,桥北的生活并不便捷,公交车少,大桥拥堵是家常便饭,不拥堵才是特大新闻。滨江大道虽有路灯,但周边小区入住率低,晚上路灯也不开,很可能你就会碰到某个“冒失鬼”迎头撞你一个满怀。


可我还是喜欢去江堤,双休日我会和家人一起去江堤漫步。我们坐在江边的矮树杈上看朝霞满天、水面跃金,听浪涛拍打着堤岸的声音;在江边和儿子一起比赛“打水漂”,在树林里奔跑;在滩边采摘野生的粽叶,用小铲挖野菜;看夕阳下的江畔垂钓,渔船灯火;月朗星稀时,在江堤快步走,偶遇锻炼的一群优雅的舞者,便会驻足观赏;繁星点点时,仰望苍穹,我会和儿子说起我父亲在我小时候对我讲过的夏夜乘凉时讲过的故事。


后来,小区的入住率越来越高,过江隧道和过江地铁陆续开通,有了长江二桥、三桥、四桥,浦珠路、宁六公路完成拓宽改造,小区内的明江路、明春路等也进行了整修,夜晚店牌的霓虹在夜幕中婉约。 


滨江大道的路灯顺着江边蔓延开来,变成两条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灯龙,江堤的夜开始变得璀璨。大桥北堡以西建成了一个宽阔的绵延数公里的沿江景观带,种植了很多的花草,建造了观赏江景的木桥。春天绿草茵茵,花香阵阵,引来无数蝶儿在花丛中飞舞,引来无数的市民携家带口,在草场上搭帐篷、架吊床、放风筝......


北堡以东,江堤内外,荒草、杂树被各种花卉和景观树取代,一条条碎石、鹅卵石铺就的景观小道沿着江堤生长。江滩边的自然森林和滩涂被保护,“倦鸟归林”、“月儿在林梢”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


再后来,江北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新区。 


江堤上安装了很多太阳能路灯和供市民休息的长椅、石凳,夜晚江堤上的人群往来穿梭,络绎不绝。长江大桥也重修后开通,江堤又多了一处绝佳的人文景致。夜晚的江堤,热闹了许多。江风习习,倦鸟依依。目光所及,隔江的阅江楼和江苏广播电视塔熠熠生辉,江岸高楼的灯火鳞次栉比,长江大桥的绚丽灯光将大江两岸连为了一体。 


走过那片江堤,美丽依然,窈窕依旧;走过那片江堤,四季轮回,往复如昨。涛涛的东流江水,不由使人感慨岁月如歌般的流逝,感慨江北新区日新月异的变迁和迅跑般的发展。人始终是会老的,不老的是我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执着追求。






作者:夏旭志 

发表于2019年5月14日《南京日报》

BGM:魏琮霏 - 《青石巷》


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意义,在你的人生中一定也曾经历过不少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许你愿意写下你的故事与我们分享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投稿至邮箱:xuzihui@jbxqmic.com

期待与你的相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南京夏

    朗诵得真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