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给孩子“强化物”影响内驱力?必须给“强化”正名

17.给孩子“强化物”影响内驱力?必须给“强化”正名

00:00
35:17

本期Haidy和普伦聊了在教学实践中听到的一些有关于“强化”这个概念原理的常见误解。应用行为分析不是给家长老师提供一个菜谱,大家如果按图索骥,刻板的去套一些教学方法,往往会失败,影响学生的进步。应用行为分析作为一门科学,他的核心就是要基于数据去做决定,希望老师和家长听了我们的播客,可以开始学习这门科学,了解行为科学的原理,而不仅仅是希望得到一个配方套在孩子身上……毕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本期聊了什么?

1. “强化” 是一个心理学家发现的科学原理,就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普遍存在。强化是行为的后果的一种,这种后果增加了行为未来在相似场景发生的可能性的,就叫做强化。


2. 大家通常认为的“好处”、“好东西”并不一定是强化物。判断是否是某个行为的强化物的,只能通过观察该行为得到这个“东西”之后,在未来发生的频率有没有维持或者增加,如是,则这个“东西”是这个行为的强化物。


3. 有些家长和老师会质疑,“一直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使用强化物,是不是会影响内动力?”

第一, 强化物要多元化,这样才可能长久的维持动机。比方说,工资也是强化物,强化的是努力工作的行为,工资是大多数人工作的动机或者动机之一。有些人会长期的做一项工作,除了工资,还有职业发展、专业能力提升机会、工作文化等很多因素,也是强化物,因此强化物要多多元。

第二,能够持续的维持很好的动机,需要做阶段和实时的“偏好物测试”。因为人是成长变化的,人的兴趣偏好会随着能力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候选的偏好物和活动都要定期做评估,才能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建立和维持学生的动机。比方说一个小孩子可能喜欢巧克力,再长大一点他也许会喜欢看书,他的偏好是一直在变化的。

第三,在建立学生技能的时候用到的强化时间表,要随着技能的建立和掌握逐渐撤出,让环境中的自然强化来维持行为。比方说小学生学加减法,学习之初家长老师可以表扬他独立做对一道题,等学生的正确率和独立性变强后,家长和老师逐渐减少表扬的频率,学生可以被自己流畅的做完数学题的行为给自动强化到,这个过程中,强化时间表从1:1逐渐变成每5题甚至更多才会得到大人的表扬,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技能的流畅度意味着“反应需力”变小,做起来更轻松,学生才会有成就感,可以持续的去做。因此,技能练习到准确还不够,还要流畅才能泛化和维持。

第四,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一级强化(和生理有关的,不需要学习也能感受到的强化物,如:食物、温暖等)时,搭配社交性强化(肢体互动、赞美等)也能更好的发展学生新的偏好物,拓展兴趣偏好……


4.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有时比正强化更管用,Haidy分享了的论文,普伦分享了集体课行为管理的案例……

人无时不刻在经历着各种类型的强化,维持着各种不同的行为,大量生活的例子……

“强化”作为一个科学原理本身并无好坏和高低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这个原理的人,有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去做针对个体的偏好测试,用符合伦理道德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Dad, H., Ali, R., Janjua, M. Z. Q., Shahzad, S., & Khan, M. S. (2010).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practices in school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3(1), 127-136.

Schlinger, H. D. (2021).How to build good behavior and self esteem in children. HJH Publishing, 2021.






- 在北京实操的BCBA(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Haidy和普伦,为家长老师制作的案例分享音频

- 特教大咖随机客串,和您聊聊特殊教育那些事儿

- 美国人手一本的《基本生活技能的功能性课程和评估-ESSENTIAL FOR LIVING》中文版预计2022年面世,敬请期待

- 关注“沐禾教育”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喜马拉雅频道,获得更多免费教学实操干货

- 知乎专栏关注“北京沐禾教育”获得干货文章

- 教师培训、家长咨询,请添加微信:muhejiaoyu00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