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欢迎收听仙器有你(清明特辑)——记忆的味道。
经历过雨水,惊蛰,春分过后,山川田野间各种时令美食一一呈现,恰逢清明,在我们追忆祭拜先人和长辈的同时,更多的给我们这些小馋鬼又增添了诸多解馋的理由。
记忆中,每到清明节,外婆就会给我们准备包上清明粑,用那只青花缠枝莲大盘装上,满的高级感,不要小看这个盘子哦,这可是外公辗转四处也舍不得丢弃的家当,说起这个缠枝莲盘还真是来历不小,在那个年代搬家可谓是家常便饭,而这些瓶瓶罐罐,盘盘碗碗,就成了那个年代最重要的家当。据说这个大盘还是外公的爸爸刚从山东来到景德镇的时候,邻居给送的,一度还成为两家人的信物,传承至今。其实这个青花缠枝莲大盘,可以追溯到宋代,缠枝纹可以和不同的器型完美结合,特别是装饰在白瓷上,我觉得是非常奇妙的,青花的苏麻离青料他画的时候是黑色的,可是烧出来确在透明釉色中微显淡蓝,在白瓷的映衬下更显温婉雅致而沉静,非常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它的图案是以莲花组成的“缠枝莲”,而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因结构连绵不断,所以又有“生生不息”的寓意,所以那个年代要是有这样一个盘子在家里,可是了不得。曾经的官窑瓷器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是那么的高贵典雅,又那么的接地气,无时无刻不在挑逗着乡间美食的灵动和智慧。
在我们老表的家中,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包上清明粑,清明果,清明粑又叫艾叶粑,客家人俗称“艾板”,是当地的节日食俗,也是一道特色传统小吃。清明粑的皮是糯米面加上一种叫艾叶的植物,每到这个季节,我们就会扛上小锄头,去到小山上,挖上小春笋,再加上酱干,野蒜头之类的,包好以后或蒸真上几分钟或者在煎上几个,这入口便是一股艾叶的清香,以及馅儿的鲜香,真是说不尽这春天的味道。一闭上眼,满脑子的画面,就看到外婆认真仔细挑着洗着一片片绿油油的艾叶,将糯米粉,艾叶碎放在大碗里,加水揉成不粘手的面团。新鲜的笋或者腊肉切成丝,搭配上新鲜的藠(jiao)头或者是野蒜,炒锅里炒香,然后盛出来装好,这时我们再把面团摘取在手里捏成扁圆形,放入少许的配菜做馅儿,揉成一个个圆形,或者是做成饺子状,将制作好的艾叶粑放在柚子叶上,大火蒸上他十分钟,就可以尽情享用了。如果时间长了,艾粑太硬,还可以入油锅慢慢烙至两面微黄,最后摆放在我们青花缠枝莲大盘上蒸上几分钟。从锅台上端出来,蓝绿相间,清新自然,呼之欲出的腾腾热气,夹杂着清香扑面而来。每个地方应该包的清明粑的馅儿啊,都是不一样的,在我的老家,有一种有新鲜的大肠和野翘头搭配的那种馅儿,让我记忆深刻,即使很多年没有吃到,还是念念不忘。
其实各地都有些特色的饮食习俗,比如上海的“青团”、四川的“欢喜团”、陕西的“捏花馍”、浙江的“乌稔饭和清明螺”、北京的“枣糕”、福建的“清明果,菠菠粿和润饼菜”、新疆,甘肃,宁夏的“馓子”,山东的“大葱和蛋饼”、云贵川一带的“蒿子粑粑”等等,那么在你的家乡,清明又有什么特色食物呢?欢迎来我的评论区留言吧!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山花烂漫香盈袖,徐徐清风吹哀愁。这个时节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那些逝去的亲人。曾经陪我们走过人生重要的一段路途、带给我们一段最珍贵的记忆、虽然他们已不能伴在我们左右、却会藏在我们心底最重要的角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个时节也教会我们要懂得珍惜,只有珍惜才不会让你在垂垂老矣回首过往、留下遗憾。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春日如许,而我在想你。传承孝道文明祭扫!以此清明特辑献给我亲爱的外公外婆,同样献给每一位聆听者远逝的至亲至爱,感谢你的聆听,仙气有你,小莎陪你,下集更精彩!
歌是上海话吗?愿这次上海挺住
半疯半魔半声莎 回复 @莎的莎儿粉: 我们一块儿加油
山东的面食,包上调制好的馅儿,可煎可蒸可煮,咬一口满口香
半疯半魔半声莎 回复 @洛笔有声_: 等我去哈,还有凉拌菜,受不鸟了。。。。。
听着口味来了!
半疯半魔半声莎 回复 @玉石奇迹: 想吃就来找我吧
赶快出更
半疯半魔半声莎 回复 @屁屁屁屁屁事: 我努力哈,每周一更新这周清明都出了二期特辑
记忆的味道,没有之一,是我喜欢的口味
我要吃艾粄
半疯半魔半声莎 回复 @无问西东任南北: 做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