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行新教育呢?书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成人的环境对儿童来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环境,而是一群障碍物,这群障碍物加强了儿童的防备,使他们的态度乖戾,并使他们易受成人的暗示。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的教育一直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它们的结论必须从根本上予以重新审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儿童每个不寻常的反应都给我们提供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每次发脾气都是某种根深蒂固的冲突的外在表现,这种冲突并不能简单地解释成是对怀有敌意可怕环境的一种防御机制,而应该理解为一种更高尚的品质寻求自我展示的表现。发脾气也就像是一场暴风雨,它让儿童的心灵从隐避处显露出来。
很明显,所有这些伪装把儿童的真实心灵都隐藏起来了。乖戾、挣扎和畸形的表现掩盖了儿童自我实现的努力,使他不能展示他的真正的个性”。“教育家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书中还说:“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适宜于他年龄的环境中,儿童的精神生命会自然地得到发展,并揭示它的内在秘密。只有坚持这条原则,否则,所有未来的教育尝试只会导致一个人更深地陷入到无止境的混乱之中”。
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与之有关的首要问题就是儿童的存在;其次是,当他日趋成熟时,给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这意味着必须有适合于儿童成长的环境。障碍物必须减少到最少,环境必须为那些发展儿童能量的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媒介。由于成人也是儿童环境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使自己适应于儿童的需要。他们不应该是儿童独立活动的障碍物,他们也不应该代儿童去进行那些使儿童达到成熟的活动。
新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主张教师的作用为儿童搬掉了由于他自己的活动和权威所造成的障碍物。就是不要阻碍儿童的发展。” 新教育体系中的又一个特征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并达到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程度。
在第十九章中讲述了“儿童之家”的观察与发现的实例
第一个叫重复练习,这里讲到第一件事是,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容器中,然后又从容器中取出。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放进容器中相应的孔,就像软木塞盖住瓶口一样。我惊讶地发现,年幼的儿童能如此聚精会神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这项练习。
这个小女孩并没有显示出明显加快速度或提高灵敏程度。这是一种重复不停的运动。由于习惯,我开始数她重复这项练习的次数。蒙台梭利决定要看看她在这种奇怪的工作中专心到何等程度。她让其他的小孩唱歌和到处走动,还轻轻地抬起她正坐着的椅子,把它放在小桌上。当被抬起小椅子的时候,小姑娘一把抓起正在操作的物体,把它们放在她的膝盖上,仍然继续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她重复这项练习42遍,然后才停下来,仿佛从梦中苏醒过来并愉快地微笑着。
她的眼睛炯炯有神,环顾四周,甚至还没注意到我们对她的干扰。至此,她的“工作”无疑已经完成了。但到底完成了什么呢?为什么她要这样去工作呢?当时小女孩正处于一个注意力不能持久的时期,她的注意力会不停顿地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上。然而,她却变得如此专注于她正在做的“工作”,以致她的自我变得感觉不到外部的刺激。当她使不同的物体彼此协调时,伴随着她的专心致志是她的手的有节奏运动。类似的事情不断出现,而且每次当儿童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经过休整的人,充满着活力,仿佛感受到某种极大的欣喜。
比如我们在孩子入圈时被问到的“重复刻板行为”。我家的孩子过去最喜欢的就是旋转的东西,玩车轮,看洗衣机等等,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趴在地上玩车轮乐此不疲。突然有一天,他笑着举着旋转的车车大声喊道“1,1”。当他把车轮玩透了,就不再玩车轮了。你不要觉得孩子重复地玩一件事情很无聊,或者你去打断他,走,我们去玩别的,这样做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形成产生障碍的。
第二个要自由选择,给孩子很多可以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第三个就是孩子很喜欢秩序感。因此不要把他玩的地方搞得乱糟糟的,放很多的玩具进去。蒙台梭利说如果玩具给孩子太多的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度。孩子就很容易走神,他就不会去认真地把一个东西玩很多遍。但是很多家长经常会破坏孩子把一个事玩很多遍,在孩子重复做很多事的时候,家长会说,快来吃饭,别玩了,赶紧过来。我们用我们的节奏打破了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学习过程。
第四个就是尊严感,你别看那么小的小孩,三四岁、四五岁的小孩尊严感很重要。请大家看看蒙台梭利专门教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擤鼻涕的例子,因为这些孩子们在他们擤鼻涕的时候,常常会被呵斥说不礼貌,去一边去,声音太大了等等。孩子们不会擤鼻涕,他们一到擤鼻涕就很紧张。你脑补一下,一个老太太坐在一群小孩子们中间,教他们怎么擤鼻涕,这样的爱给孩子们带来尊重感是多么的伟大呀。
怎么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呢?不就是学会尊重他,让他知道他的尊严的重要,他是能够掌控自己尊严的人吗?。对于任何一个孩子,一定要尊重他的天性,让他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让他获得尊严感,让他获得成就感,不要让他总是面对挫折。
第五个就是关于书写和阅读的这件事,蒙台梭利不建议一开始就使劲地教孩子读书。她把写字、拼音这个事变成一个游戏,他们用纸板把字母刻出来让孩子摸出这些字来,后来孩子们就学会了用字母拼写单词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最著名的特点就是感官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发展。
她为发展儿童的感官专门设计了各种教具,加强儿童肌体对环境的敏感性,从环境中吸收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因素,同时感官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形成秩序的观念,为儿童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教师会按照儿童的内在需要,在儿童不同的敏感期将不同的教具呈现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让儿童通过操作逐步形成概念,产生逻辑思考和语言,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这在我们家长日常的陪娃中也是值得借鉴的。
日本有一家我觉得是最尊崇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他们的育儿理念来自蒙台梭利教育和阿德勒心理学。繁子老师是一位92岁的老奶奶,她照看过2800名孩子。她是怎样让孩子学习写字的呢?她的办法是把孩子的名字做成名牌,孩子通过自己的记忆法记住自己的名字,每天孩子自己把名牌别在衣服上。她不教孩子写名字,但是她有办法让孩子产生学习写字的念头,孩子在想学习的动力驱动下学习,你看这多美好。这本介绍这个幼儿园和育儿方法书叫做《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还有关于身体的发展,“儿童之家”从来没有去做任何事去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比如说跑步、锻炼、做俯卧撑等等他们从来没有做。但是孩子们的健康状况都很好,为什么?因为孩子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你让孩子能够玩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锻炼。还有就是健康的心理因素。让孩子心情愉快,没有压抑,他的身体会好很多。
我们一直提倡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著名中医师李辛在他的《精神健康讲记》中提到“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神奇精密的系统”。大自然中能够使孩子获得良好的感官发育,相比现在很热的感觉统合,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的滋养和成长是在感统等训练中永远得不到的。有一本书,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作为闲书读一读,这本书的名字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家长们,放下手机,带着你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
关于心理康复
书中的案例是这样的。有一群墨西哥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家园孤儿,当他们进到儿童之家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呆滞的,他们不想参加活动。因为刚刚受过创伤,所以他们不是在一个正常的范畴之内。儿童之家的老师们带他们玩一些非常绅士化的游戏,教他们看贵族是怎么上菜的,大家应该怎么讲礼貌等等。逐渐地这些孩子从木讷、呆滞的那种震后的感觉当中慢慢地恢复过来,他们又开始重新开始欢笑,重新开始跟别的孩子玩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正常化的过程。虽然有很多孩子已经偏离正常很远了,但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他们回到正常的状态。蒙台梭利把这种过程叫“皈依”。
记得诺爸自闭症退圈访谈第62期的湾湾吗?她21岁了,有着很深的机构训练的痕迹。她的妈妈用极大的善意来对待孩子的时候,给了湾湾足够的尊重、爱与自由,她带孩子一起去洽谈业务,去喝咖啡看电影,当妈妈把湾湾带到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湾湾就表现出了温柔善良和彬彬有礼,这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例证。
在自闭症康复中,诺爸倡导的“深度家庭陪伴”的理念,是蒙台梭利“新教育”的践行与延伸。深度家庭陪伴不是时刻贴在孩子身上,而是通过深度陪伴看见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清除孩子心灵的障碍物的一种高效的手段。大家想要深度了解深度家庭陪伴,可登录公众号“诺爸说”。
第二部分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建议大家能有时间读读原文,相信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下一次我们将分享书的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欢迎到时收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