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社交平台上竞相涌现的观点冲突,仿佛进一步撕裂着人们的共识。对很多人来说,这场战争虽然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知识体系又无法消化这场战争,“学术”的阐释又一次陷入到无力的失语之中。在沮丧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对国际秩序的想象是不是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恶化,世界的“秩序”与“冲突”也不再是一个远方的议题。透视和平面纱下的危机真相,我们能否跳出国家与国家具体的利益冲突视角,并且在意识形态阵营的立场之外去思考战争的危机。其实,战争的话语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却浑然不知。
张晶翼是纽约大学国际政治方向的研究生。在俄乌危机的国际事件面前,他既是“远方的”公众,又是“近处的”研究者:对于战争本身勾连的现实,对于绵延的战火中社交平台纷繁的话语,他有着切近的感受与独立的思考。
本期节目,我们远程连线晶翼,和他一起思考俄乌危机与21世纪人类文明的未来。
【本期成员】
主播
祁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嘉宾
张晶翼:纽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
【时间轴】
04:23 战争爆发时刻,国际关系的学生也会感到惊讶与“挫败”
10:05 世界体系下的国家,并非是一个个坚固的实体
11:42 民族国家的人格化背后是父权制的话语
19:04 当代政治哲学啃不下战争这块“硬骨头”
21:48 我们只能在现实主义与和平主义之间选边站队吗?
23:33 在民族国家视角之外,我们要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框架审视战争
31:46 虚假的和平与随时降临的“紧急状态”
34:11 危机之后的世界,将会趋于保守吗?
【延伸阅读】
雷蒙·阿隆:《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背景音乐】
Op:Smetana – My Country
En:坂本龍一 – Andata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微信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本期文案】
严艾雯
林珺瑶
【RSS订阅】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435822.xml
【听众来邮】
platofornothing@gmail.com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 罗立玲
2022/02/26 摄于巴黎共和国广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