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其身正,不令而行(1)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孔子说:“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孔子认为这是为政最基本的素养。在他的眼中,人与人是有严格的身份差别的,每个人安分守己,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而不至于陷入混乱。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来是强调等级差距的,然而拿到现在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南怀瑾先生认为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说:“据我所知,文人更喜欢谈战争,开口就是应该打。他们可不知道打仗的难处,自己又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打。等于有人在街上看到别人打架,自己在旁边吆喝着大声喊打,可是叫他自己来,只要一扬拳头,他就先跑了。这就是历代文人的谈战争。知识分子喜欢谈军事、谈政治,大多数绝对外行。所以我常引用孔子这句话对他们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答道:‘这有什么难?’我说:‘你我知不知道基辛格此时此刻看的什么公文?说的什么话?你我所知道的情报、资料,都是从报上看来的,并不是第一手资料,可靠性大有问题。就算是可靠的,在报纸上发表出来的,还是有限,不知道还有多少不能发表的,而且和此刻的现况,又相隔很遥远了。像这样如何可以去谈政治?而且政治绝对要靠经验,不是光凭理论的。你说某某不行,你自己来试试看,毫无经验的话,不到三个月就完了。’所以孔子说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上,不能真知道它的内容。所以‘谋其政’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在那个位置上才能执其政、谋其政。”
世事纷繁变化,没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没有正确的结论又如何能够妄下断言?毛主席当年看到很多干部在调查农村情况的过程中粗枝大叶,因此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与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而合,都是强调在不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能妄下结论。作为手握权力的领导,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因此一言一行都影响到整个大局的发展。因此,作为领导绝不能随意对一件事情下结论,作决定。
宋朝人郑克在《折狱龟鉴》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犯人,论罪要受杖脊之刑。为少受些皮肉之苦,他便贿赂包公手下的行刑小吏,想减免一半刑罚。这小吏“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便给犯人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行刑那天,不停地争辩喊叫,小吏便当着包公的面大声呵斥他。包公当然不知这个圈套,斯时见小吏如此仗势妄为,勃然大怒,便宽赦了受刑之人,惩罚了这个小吏。包公原以为,通过让小吏挨打来杀杀身边的人的气焰,是自己的明断,可他没有想到这正中了小吏的诡计,不知不觉中成全了小吏与犯人的交易。包公一生识破了诸多常人难辨的阴谋诡计,这一次却“栽”在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吏手里。
现实社会中能够一目了然的事情很少,不认真调研、不详加察看,要掌握到真实情况很难。领导也是一样,无论是多么英明的领导、多么精明的决策者,不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也只能是隔皮猜瓜。领导要对全局负责,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所在团队未来的发展状况,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当然。调查是决策的前提。陈云同志说:“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
身在领导的位置就必须要谋其政。手握权力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挑起了一副更重的担子。进行调研是总揽大局、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办法。同时,作为领导,不能倚仗自己的领导身份胡乱指挥下层人员。领导的责任在于掌控大局,而不是从事具体的工作。很多细致的工作,领导并不了解。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任务,越俎代庖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总之,无论是指挥工作、筹划大局抑或是作出决策,都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最真实的情况和最细致的资料,才能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制定科学政策与策略。想要将手中的权力运用好,就一定要记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