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 百年国战的阶段与转折(中)

67 . 百年国战的阶段与转折(中)

00:00
20:06

通俗西藏史(67)——百年国战的阶段与转折(中)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讲藏史的老布又来了!

咱们上期讲了唐蕃国战的内因和总评,这期老布结合具体战例,来讲分段和转折。

唐蕃国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绝唱,从来没有两个单一种族的对决,可与它一样,持续时间如此之长,战争烈度如此之大,战场跨度如此之广。

要知道,这场对决从638年的松州之战开始,到821年的唐蕃会盟截止,绵延了183年。为了能够击倒对手,两国陈兵百万,大战197次。战线从云南北部,历经四川、甘肃、青海、新疆、一直延续到中亚,绵延长达数千公里。

相比于唐蕃国战的烈度,英法百年战争就像是流氓互殴。



由于这场战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太大,我们一定要分段来看。

我个人把这场战争分成了五个阶段,有些学者把它分成了七段,我觉得有点过于细碎了。

老布自己的分段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是松赞干布与唐太宗的相互妥协;

第二阶段是禄东赞父子对高宗、武后的初占上风;

第三个阶段是唐玄宗时期夺回主导权;

第四个阶段是安史之乱后,吐蕃的全面优势;

最后一个阶段是双方重回均势。

现在我结合具体战例,来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其实就一个战例,这就是松州之战。

咱们之前用两期的篇幅仔细讲过了,没听过的小伙伴去听《松州城下的东亚力量再平衡》这两期,我就不赘述了。

我就强调一下松州之战的关键点,如果要给松州之战定义一个关键词的话,你们觉得应该是什么?

是松州?

松赞干布?

还是文成公主?

其实都不是,松州之战的关键词,应该是吐谷浑!

这场战役的起始点是吐谷浑,终结点也是吐谷浑。

如果要给松州之战下个定义的话,它是一场在松州城下引爆的,以吐谷浑为标的物的战争。

文成公主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不过就是一个筹码,是个唐朝愿意付出,吐蕃愿意接受的筹码。

老布这么说,可能很多人听了心里别捏。

我不是不尊重文成公主,恰恰相反,我在西藏真真切切地感受过,藏族兄弟们对她的爱戴。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公主在汉藏交流上的重要意义,就提高她在松州之战里的作用。

仅就松州之战来说,文成公主就是一个双方愿意用来交换的筹码。

李世民用文成公主换回了吐谷浑的控制权,对于李世民来说,吐谷浑的重要性比文成公主高多了,别说一个就是三个五个,估计他都愿意。同时呢,文成公主的出嫁也意味着,李世民有意愿将吐蕃纳入自己的东亚国家结构里。

这话说白了,就是李世民觉得自己能控制得住吐蕃,不让这个野小子,在一个次要战略方向上给自己添乱。

对于吐蕃来说,接纳了文成公主意味着认可了唐朝的大哥地位,同时从唐朝获得了技术支持和贸易便利。

所以我前面说,松州之战是个双赢局,双方各得其利。

其实也正因为这是个双赢局,才会有之后两国关系的蜜月期。这就像是做生意,两边都受益,生意才能长治久安,要是就一边收益,指不定哪天就打起来。


对于文成公主来说呢,她超额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成了汉藏交流的符号。

你可以想一下,参与和亲的汉族公主有很多,还有哪个像文成公主这么熠熠生辉,长期被人爱戴?!

另外一点呢,文成公主进藏以后,保持了差不多十五年的和平岁月,在古代二十年就是一代人。公主以一己之力,保佑了差不多一代人。

就这一点,就够公主万家生佛、永享祭祀的。


第一个阶段就说到这儿了,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禄东赞父子和高宗武后的博弈。

这个阶段的关键词,还是吐谷浑,如果说的范畴小一点,就是大非川

这个阶段呢,依旧是以吐谷浑开始,以吐谷浑终结。

但这个阶段的吐谷浑和第一阶段的吐谷浑,不论在范畴还是烈度上,都是完全不一样。

第一阶段的吐谷浑,不过是浅尝则止,第二阶段的吐谷浑,则是彻底征服。

由于战争的目的性完全不同,也就不存在再次妥协的可能性了。

虽然在征服吐谷浑期间,禄东赞也打出了请求和亲的牌,但打出这张牌的目的,更像是混淆视听,为战役目的服务。

唐高宗当时是没答应和亲,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就算高宗当时答应了,是不是吐蕃就能像上次一样,彻底退出吐谷浑呢?

估计不能,至少不能完全退出!

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当时的吐蕃需要通过对外扩张,来缓解国内的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既来自于经济层面,也来自于政治层面。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禄东赞图谋吐谷浑的同时,也在向西域下手。


我们把征服吐谷浑的时间线捋一下,就能发现,在青海和安西两个战略方向上,吐蕃的动作存在某种联动。

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禄东赞亲率大军开启了北上的征途。

首先挨刀的是更靠近吐蕃的白兰羌,据《册府元龟》的记载,“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

在白兰站住脚以后,禄东赞于660年正式发动了对吐谷浑的攻击,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3年。直到663年,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投降了吐蕃,吐谷浑才彻底崩盘。



在此期间,吐蕃军队的触角,已经进入了西域。

662年(龙朔二年),吐蕃策动疏勒、龟兹等地的部落叛唐。十二月,唐军征讨龟兹,结果领兵的苏海政不敢与吐蕃交手,用军资贿赂吐蕃,约和而还。

此战之后,安西大都护府被迫迁到西州(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安西四镇已失其二。

随后,西突厥王室成员阿史那都支,自称“十姓可汗”,归附吐蕃,派兵攻打庭州(新疆吉木萨尔),杀刺史来济

663年,吐蕃势力进一步向于阗蔓延,唐朝以安西都护领兵救援。

也就是在这一年,坐镇青海的禄东赞彻底击垮了吐谷浑,慕容诺曷钵带着老婆逃入唐朝。

不过我们要注意,这段时间吐蕃在西域的运作,更像是驱虎吞狼之计。用在西域捣乱的方式,转移在青海的注意力。因为对吐蕃青海的重要性,远非西域可比。等到稳定住了青海的局势以后,吐蕃才算是真正张开了铁钳。

670年(咸亨元年),吐蕃连克西域十八州,唐朝被迫撤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

西域局面的彻底崩坏,算是打疼了优柔寡断的李治,他决心要教训一下吐蕃,于是第一次大非川之战爆发。

此时坐镇拉萨的人,已经换成了赞悉若,操劳一生的禄东赞,已于公元667年病死。

不过禄东赞的去世,并没有影响吐蕃的扩张节奏,赞悉若和论钦陵兄弟一内一外,完美地接过了老爸的枪。

670年8月,薛仁贵领兵进入青海,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唐军惨败,被论钦陵团灭。

这时候的吐蕃,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唐朝的战略布局。

我们注意看一下唐朝的版图,你会发现唐朝的控制区是个哑铃的形状。大家不要被那副北方草原面积特别大的版图骗了,唐朝绝大多数的时间里,版图都是东边一大坨,西边一大坨,中间用一段长一千公里,宽只有几十公里的柄相连,这个细细的柄就是河西走廊



如果我们回溯中原王朝的历史,你会发现河西走廊是帝国成色的试金石。拿得住河西走廊的都叫强,拿不住的都叫弱,明朝是拿了一半,只能叫半强不弱。

唐朝失去吐谷浑之后,相当于丢掉了河西走廊的战略缓冲区,而且吐蕃在之后,开始连续袭扰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河州(甘肃临夏)、叠州(甘肃迭部),搅和的李治连封中岳都停了。

不甘心失败的李治,在凤仪三年(678年),再次发动了进攻。

李敬玄领十八万唐军再入青海,这次战役比上次还惨,副将刘审礼、王孝杰被俘,李敬玄全军溃退,“辎重弃于路旁,绵延千里”

这两次大非川的惨败,具有很强的转折性意义。

这是唐朝在建国以后,首次在西部这个战略方向上惨败。直接导致吐蕃获得了周边部落政权的认可,一举改变了唐蕃的战争格局。

这两次战役的惨败,其实让唐朝君臣心里清楚了,拿回吐谷浑已经不现实了。而且唐朝人也开始承认,吐蕃已成了心腹大患,成了一个可以比肩的挑战者。

但是不能就此认为,吐蕃已经一飞冲天了,咱们上期说过,这是一场十二个回合的职业拳赛。


其实唐军的表现,在李治和武则天时期还不太一样。

公允地说,李治真的是个好人,但太优柔寡断了。

他老婆跟他正好相反,武则天这老娘们是那种瞪眼就宰活人的性子。虽然上台以后,错杀很多人,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武则天比李治可强硬多了,而且也敢下注。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唐军的表现还要再细分成两个小阶段。

李治时期的唐军被吐蕃一棒子打得有点懵圈了。但在武则天时期,缓过劲儿来的唐军,就开始和吐蕃打得犬牙交错了。

虽然这段时间里,论钦陵又打出了识迦河、素罗汗山的大胜,但唐军也有良非川、白水涧的连胜。

这种犬牙交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西四镇,从咸亨元年(670年)开始的二十二年时间里,四镇六度易手,但在武后的长寿元年(692年),唐军终于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王孝杰在大岭、冷泉两地大败蕃军,论钦陵的弟弟悉多于(噶尔·达古日耸)被俘而死。

这次大胜之后,唐朝在四镇驻军两万,将控制权一直保持到了安史之乱爆发。

另外在剑南方向,也不知道是谁给武则天出了个馊主意,让她从川西开一条孔道,直取拉萨。

据说当时武则天听完,这个唐朝版的318国道以后还挺心动,这时候蜀地诗人陈子昂,赶紧给她上了一道奏章,表示“您别听那些人胡咧咧,他们脑袋里面都有虫子!”

咱们之前引用过一段形容吐蕃兵锋之盛的古文,“迩来二十馀载,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嚐败一队、亡一矢”就是来着陈子昂的这篇奏章,名字叫《谏雅州讨生羌书》


从上面这段内容,大家可以看的出来,吐蕃在噶尔家族的策动下,确实取得了战场的优势,至少是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拥有优势和主动权,并不意味着可以结束比赛。

唐朝毫无疑问是有反击能力的,而且还有一点要注意,唐朝和吐蕃不一样,吐蕃可以集全国之力在一个点上释放,但唐朝不行,唐朝周边需要控制布局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倾其所有的和吐蕃梭哈。

所以这场比赛还长呢,吐蕃不过是获得了一局的胜利而已。


另外我们要说的是,这个攻势如潮的时代,在公元699年截止。

这时候垂垂老迈的武则天,还在皇帝位置上坐着,但决定攻势的不是她,而是论钦陵。

这一年论钦陵被迫自杀,弟弟赞婆和儿子论弓仁投唐。

论钦陵的死是这段岁月真正的转折点,他死后吐蕃的攻势,迅速进入低潮。

说真的,没有军神的战旗,吐蕃军队要下降一个层次,这点前线的唐将看得非常清楚。

《新唐书·唐休璟传》里面就写道:“吐蕃自钦陵死,赞婆降,……(赞普)其下皆贵臣酋豪子弟,骑虽精而不习战。吾为诸君取之。”

这话的意思是,论钦陵死了,吐蕃军队里那些豪酋子弟,根本不懂打仗,看我怎么弄死他们!

有时候,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人,评价也最一针见血!



下一个阶段出场对决的王者是尺带丹珠(赤德祖赞)和李隆基

尺带丹珠是吐蕃在位时间最长的赞普,一下干了五十一年。李隆基也不善,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口气干了四十四年。

这两位还有一个关联点,就是都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金城公主

尺带丹珠是金城公主的老公,李隆基是金城公主名义上的哥哥。所以这是大舅哥和妹夫之间的战斗,可以想象金城公主心里得有多拧巴。

不过把金城公主嫁入吐蕃的,并不是李隆基,而是他的叔叔中宗李显

李显这老兄是中国皇帝里面的奇葩,因为他自己是皇帝,他爸是皇帝,他儿子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最牛的是他妈也是皇帝,所以李显被尊称为六位帝皇丸

应该说李显是个好人,在整个唐朝皇帝里人性算不错的,就是精神上被老妈折磨残废了。

不过他当皇帝这几年,日子还算不错,老妈死了,精神压力也释放了。一度威胁北方的后突厥,也被老妈搞残了,吐蕃军神论钦陵也死了,吐蕃的攻势也陷入了低潮。

所以,这段时间里唐蕃关系相对比较平和。

李显还特别下了昭命,同意吐蕃留学生可以入学国子监。要知道国子监的门槛可是很高的,不是随便谁家的孩子都能进去学习。

李显不光允许吐蕃子弟来求学,还和吐蕃使臣一起打马球健身。吐蕃使臣也很上道,写诗拍中宗马屁,搞得李显龙颜大悦,赏赐了衣物。


不过,在这段和平岁月里,吐蕃似乎获益更大。

因为李显脑袋一抽,把河西九曲之地,也就是黄河上游甘肃玛曲、青海同德之间的地区送给了吐蕃。这个地方水草丰美,是青海除河湟谷地以外的另一块膏腴之地。

李显把这个地方,以公主“汤沐之地”的理由送给了吐蕃。当时大臣们顿足捶胸的反对,结果本来性子很优柔的李显,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执拗。

结果这次馈赠,给日后的唐朝造成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的出来,李显的大局观真的很一般,就这个水平被老妈折磨也是该着。

李显死了以后,接班的唐睿宗是个过渡型皇帝,干了两年就不玩了,再下一个就是李三郎——李隆基

这位算是唐朝皇帝里的另一个狠人,连续发动了两次政变,才上了皇帝位。

李隆基上台前后,两国关系再次急转直下,开始了新一轮的死磕。


这段大舅哥和妹夫之间的死磕,内容太多了,这期讲不完,咱们下期接着讲。

这期就先到这里吧,最后还是感谢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帮们转发、评论、五星好评,谢谢大家啦,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卡玛先生

    要知道,两次大非川之战歼灭的是唐朝国之精锐。

    白发布衣 回复 @卡玛先生: 唐朝有好几千万人,就这点精锐哪能守住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呀!

  • 白发布衣
  • 1338557drpq

    白发布衣 回复 @1338557drpq:

  • 有多远走多远O1

    李显=六味地黄丸

    白发布衣 回复 @有多远走多远O1:

  • 堃堃11

    超级喜欢你的播讲,知识(号外知识点)让我受益匪浅!

  • 听友117942808

    娶媳妇就是承认对方大哥地位?胡扯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117942808: 爱信不信

  • 科尔沁的雪

    自信想想,吐蕃的底子,很大程度上是噶尔家族打下的,但是赞普对噶尔家族下手,却是狠辣至极。 老布什么时候能讲讲,噶尔家到底有没有不臣之心?

    白发布衣 回复 @科尔沁的雪: 赞普家都给挤兑成啥样了,下手能不狠吗?!

  • 财神爷DZ

    唐朝的和平不是买卖公主得来的吗,听着听着怎么唐朝又无人能敌,冷兵器时代汉族不是游牧民族的猎物吗?蕃人,蒙古人,羌,满族,时不时的就来吊打一顿又安静一段时间

    12_9b7h2 回复 @财神爷DZ: 汉唐都是卑躬屈膝苟活于世,那有铁血大宋带劲 征伐四夷弄了半天都是汉人瞎编的。

  • 太阳雨945

    “李显自己是皇帝,爹是皇帝,妈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李显哪个儿子当了皇帝?李隆基的爹是李旦

  • 西安老尹

    借老布到地盘,延伸唐奇葩父子五皇帝:睿宗李旦;其父高宗+其母武则天+其兄李显+其子李隆基。也就意味着:中宗李显;其父高宗+其母武则天+其弟李旦+其侄李隆基。六味地黄丸要向上算爷爷,或向下算孙子,即奇葩祖孙三代六皇帝。唐朝还有另一剂神奇“六味地黄丸”:宪宗李纯;其子-穆宗李恒+其孙-敬宗李湛+其孙-文宗李昂-敬宗之弟+其孙-武宗李炎-敬宗和文宗之弟+其子-宣宗李忱-穆总之弟-敬宗和文宗及武宗之叔;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都是皇帝。另外宪宗皇帝家庭婚姻关系婚礼,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

    白发布衣 回复 @西安老尹: 哈哈哈,各种帝皇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