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出发时的方向——读《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有感
八年抗战的第一年,前方战线上硝烟弥漫,而统一战线中也在斗争。如何分别明确两条战线上的任务?主席首先总结了当时的形势。
不利方面:
华北的正规战争,已经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在江浙,国民党的战线已被击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长江流域进攻。
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在竭力援助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对于其片面抗战的政策,仍然不愿意作原则上的改变。
有利方面:
共产党和八路军坚持着华北敌后的游击战争,用以捍卫全国,钳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进攻。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极快地扩大,“民族救星”的声浪在全国传布着。
民众运动逐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左倾。国民党中主张改革现状的势力正在增长。世界人民反对日本和援助中国的运动正在发展。
综合这些状况,主席以一句话概括: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再详细一些,则是: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危机严重的过渡期。
过渡期如何结束?片面抗战怎样发展到全面抗战?复杂的局势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行动。主席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抗战的三个可能发展方向。
第一个方向,片面抗战发展为全面抗战。这是国内大多数人的要求,但是国民党还没有下决心。
第二个方向,结束抗战,代以投降。这是日寇、汉奸和亲日派的要求,但是遭到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反对。
第三个方向,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是日寇、汉奸和亲日派在无法达到第二个方向时,将会竭力达到的目的。为此,他们正在采取各种阴谋诡计来破坏统一战线。
分析之后,主席做出判断:国内国际不许可投降主义得势的因素占着优势,所以从片面抗战转变到全面抗战的前途是存在的,但是抗战和投降并存的危险可能也严重地存在着。
后来抗战进程的发展,不幸如主席判断的那样,走向了第三个方向。一年多以后,汪精卫投降了日本侵略者,成立了南京伪政权。
矛盾斗争就是这样,如果我方不争取主动,成为矛盾的支配者,矛盾的对方就会成为支配者,而使我方陷入被动。所以,我们不能消极等待,而是要始终坚持、努力让抗战转向第一个方向,即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这是一切共产党员、一切国民党的进步分子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迫切的任务。更具体的任务,则是反对党内和国内的投降主义。主席对此解释: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方面了。
当时国民党已经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一些人因此而松了一口气,开始向不坚决的成分妥协,逐渐的忘记了统一战线的立场和目的。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国民党实力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共产党内理论水平不平衡,许多党员缺乏北伐战争时期两党合作的经验,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大量存在,一部分党员对过去艰苦斗争的生活不愿意继续。妥协逐渐发展到投降,出现了投降主义的各种表现,包括统一战线中迁就国民党的无原则倾向,八路军中的新军阀主义倾向。
投降主义的影响已经严重到分不清“谁领导谁的问题”了。任由它发展下去的话,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无法实行、全面抗战无法实现,抗战的方向只能在片面抗战上停滞甚至倒退。
为了实现全面抗战,必须反对党内的阶级投降主义,在统一战线中坚决斗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全国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
有人会担心,已经是统一战线了,还要斗争,会影响团结气氛。那么就来看一看,统一战线的主要两支力量中,国民党是如何做的。
1937年7月,国民党蒋介石召集其党政军各界高中级人员在庐山举办训练班,提出了“在抗日战争中削弱共产党力量五分之二”的阴谋计划。这是多么露骨的斗争!事实上国民党一直都在这样推进,对红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采取各种限制和削弱,直到发动皖南事变。
统一战线的一方在顽固斗争,如果我们选择妥协、迁就,结果一定是重蹈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覆辙。
统一战线,是抗日的统一战线,不是降日的统一战线。斗争,是对统一战线中态度不坚决和消极的成分的斗争。斗争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加坚决、更加团结地抗战。统一战线的立场和目的是我们出发的方向,只有坚持这个方向,才能巩固统一战线,夺取抗战胜利。
前进的道路曲折而又艰难。我需要时常审视自己,现在的方向,是否还是出发时的方向。
前进的道路曲折而又艰难。我需要时常审视自己,现在的方向,是否还是出发时的方向。
更新呀,等了很久了。大哥。讲的真的很不错!
反对投降主义
声搏新 回复 @pharmw: 尤其不能向逆境投降
毛主席全集,有无?
声搏新 回复 @听友323880753: 抱歉,没有原文,只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