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他是一代治世名臣,一生“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王阳明:他是一代治世名臣,一生“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00:00
11:19

一生伏首拜阳明

明武宗正德年间,偏远的贵州省修文县,万山丛中一个寂寥的夜晚,星星还在高天上眨着眼,突然一阵尖利的叫声夹杂着兴奋回荡在幽寂的山谷中,一位精瘦的文人跳跃着跑出了他居住的山洞,而后转了几圈\安然坐下,口中喃喃自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名的、近乎神迹的“龙场悟道”。而这个疯疯癫癫的悟道者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四个圣人之一的王阳明。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一生“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百死千难,Zui终凤Huang涅槃。综观王阳明的一生,他是一代治世名臣,立下了不朽功勋;也是一代思想大家,开创了儒学新天地。在中国的历史上,既是文化Da师、又是军旅名将的人物,简直是凤毛麟角。而王阳明的出现,无疑创造了奇迹,他平叛剿匪,打的都是大仗,关系社稷存亡,但他却总能以少胜多、每仗必胜;纵使在短兵相接的前线,从他那一封封普通家书中,也总能看到一份淡定从容,满纸都是羽扇纶巾、儒将风度。梁启超曾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Ji其伟大,军事政Zhi,亦有勋业。”


王阳明出生于1472年,名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在他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华考中了状元,他随父进京;途中经过“金山寺”,他的父亲和一群朋友聚会;酒宴中有朋友提议作诗“咏金山寺”,在所有人都冥思苦想的时候,王阳明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大家都很惊叹,于是又让他作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从这两首诗来看,王阳明小的时候就很聪明,而且能够从辩证、多唯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有一次,他的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王阳明昂然说道:我要当圣人;这把他那个状元爹\王华气得不行;觉得这孩子太狂了,脑子有点短路。


然而王阳明这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终其一生,王阳明都在为之而努力;他18岁的时候,拜访了明初大儒吴与弼的高徒娄谅,娄谅说“圣人必可学而至”,也就是说“圣人的境界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学什么呢?学习朱熹的“格物致知”,所以王阳明就开始全Mian阅读“朱熹”的书籍,思考“格物致知”的道理;他不仅学习、思考,还亲身实践,咋实践的呢?格竹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阳明格竹”;既然朱熹说万事万物都可以格出“天理”,那王阳明就“格竹子”,他想通过“格竹子”格出天理来;结果庭前格竹,坐了7天7夜;天理没有格出来,把自己格得倒是大病一场;这格竹子---失败了;促使王阳明对朱熹格物的学说就产生了怀疑。

21岁那年,王阳明通过了浙江省乡试,中了举人,但D二年会试却落榜了。一直到六年后,也就是在他28岁的时候,才终于进士及第,此后\他的为官生涯就开始了。在朝为官的期间,王阳明有一段时间对求仙访道产生了兴趣,他希望通过佛老而达到圣人的境界,结果不成;转而又学习修辞文章,希望在文学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结果有一天又觉得\这不是正道;反正他这段时间\思想上是左冲右突、却一直不得要领。

我们都知道大凡英雄人物,一定是从百死千难中走出来的;必然是浴火重Sheng、千难万折,王阳明也是一样;在他34岁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变故,王阳明的命运轨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年是公元1505年,农历五月,明孝宗驾崩了,太子朱厚照继位,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武宗即位时不过15岁,非常贪玩,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历史上称之为“八虎”。刘瑾是一个会玩的人,很快就得到了武宗的信任,他们引着朱厚照胡作非为,甚至还开始干预起了朝政;这就引起了内阁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的不满,于是一场斗争就这样开始了。当然,Zui终的结果是:李东阳他们失败了;刘健、谢迁被驱逐之后,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xiǎn、监察御史薄彦徽等人仍然坚持上书,要求除掉刘瑾等人,将刘健、谢迁等人请回来,结果也一样,他们也被立即逮捕,投进了锦衣卫的大牢。


就在这个时候,王阳明出场了。当时他只是个六品官,官不大,但年轻气盛啊,他给明武宗上书要求释放戴铣、薄彦徽,并且批评明武宗\你这样对待言官是错误的。那结果是什么呢,王阳明被廷杖四十,屁Gu被打开了花;非但如此,他还被关进了大牢;此时的王阳明在牢中,把他能动的心全动了,他想到他的一生:文不成、武不就;没有功业;也不能成为圣贤;再加上身处牢中,一生波折;他曾想过要一了百了;死亡是身心毁灭\Zui容易的方式;人活着决对不容易;但这是懦夫才会走的路,王阳明不是懦夫。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那段时间,他用温习《周易》的方式度过了那段无边无际的黑暗;人在经历大困境\大劫难的时候,如果可以想得开,并且安然度过,那么他的心灵就会比平时快百倍的速度成熟,从前的一切困难,就都不在话下了。而就是这段黑暗日子的磨折,让真Zheng的大戏,就要开始了。


到了1507年的夏天,朱厚照下令释放王阳明,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朝廷做出了将他贬为龙场驿\驿丞的决定;于是在1508年,王阳明在吃了一年的免费牢饭后,通往了他人生的下一站:贵州省修文县的龙场驿,这一年,王阳明37岁了,这将是他通往圣贤的Zui后一站。贵州龙场驿,是600多年前\奢香夫人开九驿的首驿,在明朝的时候,那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然也就成了贬谪、流放的理想处所,因为那个地方去了\能够活着回来的不多。而王阳明恰恰是在这里,面对人生的绝境,心死而道生,于是便有了开篇所讲的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名的、近乎神迹的“龙场悟道”。从此以后,王阳明那瘦弱的皮囊里所包裹的灵魂就发生了质的改变,也为他后期的立言、立德、立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的王阳明开始在龙场驿这个偏僻的地方讲授心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被历代儒士推崇。Zui早可追溯到孟子,而北宋程颢hào开其端,南宋的陆九渊则大开其门径,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到了王阳明这儿\更是提出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阳明Xin学”。“阳明Xin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指出“知”和“行”不是二元对立的,“知”就是“行”,所谓“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一念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Di,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这其实是对修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从根本上避免了那些“表面上一本正经、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假道学的产生。 


到了1509年的闰九月,王阳明复官\庐陵县知县。到了1511年又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到了1514年,王阳明又升任南京鸿胪卿。正德十一年,也就是1516年王阳明又擢升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韬武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如神。他先以Ji小的代价平定了多年未除的南赣匪患,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平定了宁王蓄积了十多年的叛乱,8年之后,王阳明又拖着病弱的身体平定了广西思恩和田州的叛乱,紧接着又剿灭了断藤峡的匪患。平乱后,王阳明因为肺病加重,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启程回乡。


公元1529年,在江西南安青龙浦的一个荒村野渡,平静的江面上,一条小船缓缓而下。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一代旷世先知、心学圣人王阳明即将走完他的人生历程;临终前,身边弟Zi问:先生有什么遗言?王阳明手指着胸口,用Zui后的力气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吧,溘然而逝,终年57岁。三百多年后,在日本天煌庆祝日俄海战的庆功宴上,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从腰间掏出一块腰牌,上面刻有7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曾给他的学生举例说,古代的张良、诸葛亮、董仲舒等大人物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的Yu望少,所以才能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事业上啊。而我们现代人Yu望太多,容易患得患失,因而也就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地做事情。

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已经杂草丛生,已经迷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的时候,不妨去读一读王阳明,让我们透过心中的迷雾,去探寻我们本有的那一份光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56176984

    富有磁性的声音,渊博的学识,为您点赞!

  • 土住1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