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诗章 (上)
魏才秦用商鞅主变法 封地流芳世传《商君书》
站在商山之巅,俯瞰浩浩荡荡东流而去的丹江。
被封于商邑的壮烈犹在眼前,而那十九年的佐政辉煌仿佛就在昨天……
他原来是卫国诸庶孽公子之后,故姓公孙氏为公孙鞅,亦曰商鞅。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群雄争霸割据的时代。那时候战争频发、金戈铁马、生灵涂炭!
“少好刑名之学”的他虽然怀揣治国治世雄才,怎奈年少位卑未得到魏惠王的重视和重用,只好在魏相公叔座门下仕事,面对如此境况,他只好终日郁郁寡欢。
这一年,秦献公与魏惠王的少梁之战使秦国丧师败北,割秦故土以求和。
秦献公中箭身亡了,秦国人推举献公的儿子、年轻的嬴渠梁为国王,号秦孝公。
面对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山河,年轻的秦孝公痛心疾首,为了让秦国不再受六国袭扰侵凌,他尽倾国库和皇室财产以及稀世珍玩珠宝,交接六国欲求其不向弱秦用兵,但却总是收效甚微,屯兵函谷关外的魏国如同一头饿狮,正觊觎这关中的沃野田畴。
终于,年轻的秦孝公感悟出秦之所以弱,是缺乏具有强秦的奇计奇人。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秦孝公向世人发出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的求贤令。
于是乎,各国士子们蜂拥秦地,他们或在酒楼茶楼中高谈阔论各家治世学说的精神奥妙,或纵论国家兴亡之道,或细析富国之策。虽然泥沙俱下,却也不乏怀灵蛇之珠,操芝兰之蕙者。他们纷纷求见孝公,以求君主重用,以求富贵显达。一时间弱小的秦国诸子百家勃兴,百花齐放之势悄然形成。
也就在这个时候,20多岁的卫鞅怀不世之才 ,挟兴国之学来到了秦国。
到了秦国,他看到的是一派土地荒芜、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
还有边界之上兵备不修,磨擦不断!
还有疆域不分,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已经习以为常。
纵观种种现象,商鞅深深感到这些都是因为中央集权不够而引发的种种怪像。
他在沉思着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
他在思索着如何让华夏一统的良策。
几经辗转,他终于见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
他们相见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啊,求贤若渴的秦孝公没有摆皇帝的架子,亲自迎接血气方刚、才华横溢的卫鞅。
四目相对,他们就被对方的身材和气质所吸引了,于是他们彻夜长谈,以致达旦。
几次长谈,卫鞅淋漓尽致的发挥了他的聪明与睿智,他历数时秦弊政,状绘所见所闻。
他建议秦孝公迁都咸阳。
他建议设郡县,县置令、丞,由秦王任免。
他建议改“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陋习为“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实行分户而居,不分户者依法处置,并以此循序渐进收取一家一户的税赋。
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强国术学,他的慷慨陈词,他的纵横捭阖,深深打动了秦孝公。
为了坚定变法,统一思想,秦孝公召集群臣进行研讨。
主张因袭传统礼法的甘龙以及杜挚当庭指责反对。
卫鞅据理严辞驳斥,历数改革变法的利国利民之利,历数因袭旧法的弊端之害。
秦孝公被再次打动了,他当即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第二天就发布了变法的命令!
这是卫鞅主持的第一次变法:颁布法律、制订连坐法,实行轻罪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小家庭独立。
第一次变法成功了,秦国不断强大,“与魏惠王会杜平,战元里,取少梁,将兵围魏都安邑降之。”对外战争节节胜利。
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52年,年仅38岁的卫鞅被秦孝公提拔为相当于中原各国相国兼将军的大良造。
他要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变法了。
40岁的他为了进一步谋求富国强兵,又一次雷厉风行的进行了变法!
他制定了如下法令:废除井田制,令民开阡陌;普遍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于是,秦国在新法的推动下,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了,很快成为富强的封建国家。
在精于治国的同时,卫鞅展示了他那精明的军事才能。
那是公元前340年,也就是卫鞅刚刚步入知天命之年,他设计生擒魏将公孙卯,大破魏军并迫使魏军归还一部分过去夺去的西河大片土地。
为了表彰他的军功,秦孝公将商地十五邑封给了卫鞅,号为商君。
他到自己的封地商邑来视察了。
他是从咸阳宫一路逶迤而来的。
站在秦岭南麓之巅,他睨视即将去封邑的地方。
满目青翠,遍路野花。商鞅与随从在秦岭之巅兴致勃勃。
“大良造,请您看那悬挂绝壁之上似龙非龙的松树。”
随着属下的手指所指,商鞅看到一棵形似卧龙的松树巍然耸立在绝壁之处。
“虎踞龙蟠,龙蟠虎踞!这棵松树横看竖看都像一条蟠龙!”商鞅略有所思的说。
“大良造,大良造,真的像你说的,一条蟠龙,盘踞绝壁之上。”属下惊叹道。
商鞅也惊叹自己的发现:那么这棵松树就名曰蟠龙松吧。”
“去,到蟠龙松下休息一会儿,养足了精神再走。”随从轻声请示着。
商鞅望着蟠龙松,他在惊叹蟠龙松的雄奇壮伟。他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对去封地再造一番事业雄心勃勃,豪情满怀!
春雨过后的蟠龙树下,松香阵阵,扑鼻而来。
春风微吹,香气四溢,令人陶然欲醉。
商鞅仰视蟠龙松,虬枝雄发,龙首昂然,龙爪低伏,似欲作盘息,又似蓄势腾飞!
移目东南,郁郁葱葱,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碧空如洗,苍鹰低旋。几处房舍被绿色掩映。
景物虽美,却田舍稀少,看来此处尚未深得教化。商鞅满腹心事,下令众随从快快行走。
众人得令,一阵响动,大良造的队伍又慢慢向商山深处蠕动。
不日,来到一座巍峨的山脚下,新开的驿道仅供马车通过,脚下是灿灿的江水,奔腾不息的向东流去。
一队稀稀拉拉的人,吹吹打打向山上而来,商鞅忙令随从停下观看。
见是官家模样,吹吹打打的队伍也停了下来,惊奇的看着坐在马车上高大俊朗的商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