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宋太祖传》上集:武夫皇帝如何终结乱世,开创影响千年的文治王朝

历史|《宋太祖传》上集:武夫皇帝如何终结乱世,开创影响千年的文治王朝

00:00
34:57

武夫皇帝如何终结乱世,开创影响千年的文治王朝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上集】宋太祖赵匡胤如何建立宋朝,如何通过集权化改革,结束唐末五代兵变夺权和藩镇割据两大顽疾。


一、 赵匡胤如何从无名小卒变为军事强人


1.    在兵变和战乱中成长的军二代


1.1     927年,祖籍河北涿州的赵匡胤出生于五代时期洛阳的一个禁军低级军官家庭。


1.2     五代时期,兵变战乱接连不断,改朝换代频繁,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兵变过后,往往放纵士兵抢劫,民不聊生。


1.3     由于是禁军军官家庭,赵家在历次兵祸中受损不大,但赵匡胤却大受刺激,对前途感到困惑。


2.    成为后周基层军官


2.1     五代并非一无是处,门阀政治终结,政权开放度提高,社会中下层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2.2      947年,21岁的赵匡胤离家出走,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漫游四方,却四处碰壁。


2.3      950年,赵匡胤投奔后汉重臣郭威,成为普通士兵。不久,郭威发动兵变,推翻后汉,建立后周。赵匡胤从龙有功,晋升基层军官,并受到郭威的养子柴荣赏识,招入麾下。


3.    高平之战,声名鹊起


3.1      954年,周世宗柴荣继位,赵匡胤成为皇帝亲卫兵的副将。


3.2     不久,北汉联合辽朝入侵,三方在高平交战。起初周军溃败,后经赵匡胤力挽狂澜,周军转败为胜。


3.3     高平之战后,赵匡胤成为周世宗在军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他随周世宗南征北战,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并受命选练后周禁军。


4.    选练禁军,奠定帝业


4.1     禁军即中央军,五代后期分为侍卫亲军、殿前军两个系统。


4.2     周世宗继位之初,侍卫亲军是出征主力,兵力雄厚,但鱼目混杂;殿前军负责保护皇帝,人数不多,战斗力较高。


4.3     经过选练后,殿前军的实力和地位大幅度提高,成为与侍卫亲军平起平坐的力量,二者互相牵制,便于周世宗掌控。


4.4     练兵期间,赵匡胤的官职和威望越来越高,人脉关系越来越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拥有了篡夺皇位的实力。


二、 赵匡胤如何通过陈桥兵变篡夺皇位,如何终结五代兵变夺权的传统


1.    陈桥兵变


1.1      959年,周世宗病逝,7岁的儿子周恭帝即位。赵匡胤出任殿前司一把手,接受托孤。赵匡胤完全控制了禁军,人们预感到他可能发动兵变。


1.2      960年元旦,北方边镇传来北汉、辽朝联合入侵的假军报,赵匡胤受命领兵出征,拉开陈桥兵变的序幕。


1.3     赵匡胤派出先锋控制河北藩镇,留下最亲密的将领石守信、王审琦在京城接应,旋即正式率兵出城。军中传言他将取代后周。


1.4     傍晚,赵匡胤驻军陈桥驿。陈桥驿有营地设施,距离开封很近,是兵变的最佳地点。


1.5     当夜,在赵匡胤的心腹军官的策动下,军中发生兵变。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首席谋士赵普主导兵变。第二天清晨,赵匡胤“黄袍加身”,回师开封,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1.6     陈桥兵变与传统的五代式兵变不同, 赵匡胤约束将士,没有纵兵抄略,堪称奇迹。


1.7     赵匡胤能够塑造“奇迹”的原因:


(1) 在军中拥有巨大权威,能够管住军队;


(2) 做了充分的准备,把抵抗力量降到最低,避免大规模冲突;


(3) 具备基本的儒学素养,赞同儒家行仁政的价值观,希望改变乱世法则。


2.    兵变善后:杯酒释兵权


2.1     宋朝建立后,禁军高级将领仍然能够左右政局,开国功臣对王朝稳定形成潜在威胁。


2.2     赵匡胤未对开国功臣兔死狗烹的原因:(1)人人自危,造成更大混乱,不能杀;(2)开国功臣没有谋反迹象,不必杀。


2.3      961年,通过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暂时解除了开国功臣发动兵变的威胁。


2.4     对永久性解决兵变隐患的制度设计


(1) 抑制:通过压制禁军高级将领级别,抑制他们在军中的实力和政治野心。


(2) 制衡:通过拆分禁军,形成侍卫马军、侍卫步军、殿前军三足鼎立的形势,加强制衡性;通过拆分禁军的统兵、调兵、征战权力,建立枢密院—三衙体制,加强制衡性。


2.5     陈桥兵变善后工作完成,五代时期兵变不断的传统彻底终结。


三、 赵匡胤如何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困境


1.    三大纲领的提出


1.1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节度使割据一方,控制地方行政、财政、军政大权,成为土皇帝。


1.2     赵普提出削藩的三大纲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1.3     如何在不激化与藩镇矛盾的情况下,落实三大纲领。


2.    稍夺其权:逐渐收回地方行政权(以天雄军为例)


2.1     北方头号强藩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军事实力雄厚,政治地位特殊。


2.2     藩镇统治的基础是县政,节度使通过委派县令、控制县政,维持在藩镇内的统治。


2.3      963年开始,赵匡胤陆续向天雄军派出朝官知县,收夺基层行政权。朝官,指宋朝中央的高级文官;知县,是一县之长。


2.4     朝官周渭受命担任知永济县,在制度上是符彦卿的属员;但具有朝官身份,敢于同符彦卿斗智斗勇。


2.5     随着朝官知县制度的推广,中央权力渗透到各大藩镇的基层,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逐渐被架空。


2.6      969年,赵匡胤将符彦卿调离天雄军,符彦卿不敢不从。朝廷开始大规模调离节度使。


2.7     到977年,历时14年的“稍夺其权”完成。因赵匡胤采取了渐进策略,节度使始终没有叛乱抵抗。


3.    制其钱谷:依靠金融手段收回地方财政权


3.1     中唐以来,中央与地方实行财税三分制(留州、送使、上供),藩镇截留了大量税收。


3.2     由于铜钱是招募士兵的核心资源,因而藩镇通过三分制截留的巨额铜钱,就成为其割据一方的经济基础。


3.3      964年和965年,赵匡胤发布诏令,在铜钱税收领域,罢废“送使”制度。要求各州留下自用经费(留州)后,其余铜钱财税不再送节度使,而是直接送到中央(上供)。但留州经费的多少,由各州说了算,实际上是允许各州虚报经费。由于各州当时仍被藩镇控制,节度使的利益未受损害,因此对这一政策无抵触情绪。


3.4     罢废“送使”后,朝廷虽然名义上把诸州的不少收入划归在朝廷名下,但实际并没有获得更多收入,节度使仍然掌握着巨额铜钱。


3.5     赵匡胤利用飞钱业务继续收夺藩镇财权。


3.6     飞钱:铜钱运输携带不便,唐代出现飞钱业务。商人在京城将铜钱交给节度使的驻京办事处,然后凭票据到藩镇取款办事。飞钱业务使节度使能够吸纳铜钱,操控金融。


3.7      970年,赵匡胤在开封设立便钱务,规定商人可将铜钱交给国库,然后由便钱务发给票据,商人可到各州凭票取款。


3.8     各州的铜钱名义上均为国家所有,这为便钱务提供了法律依据;设立便钱务时,已经遍派知州,节度使开始大规模移镇,因此无力抵制;国库吸纳了大量铜钱,各州以“留州”名义截留的铜钱大量流出,制其钱谷完成。


4.    收其精兵:逐渐收回地方兵权


4.1       961年,赵匡胤要求各藩镇提升精锐士兵的个人等级,为了以养兵的名义截留更多财税,雇佣更多士兵,各大藩镇踊跃响应。


4.2      965年,赵匡胤下令收编地方军队,由于朝廷此前掌握了藩镇精兵的实际人数,使得藩镇无法瞒报,藩镇军队走向衰落。


4.3     赵匡胤专门创建了剩员编制,安置军中的老弱病残,军饷减半,既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又减轻了朝廷的负担,还保证了被淘汰的士兵不会因断了收入而造反。


5.    渐进完成三大纲领,但不因噎废食


5.1     通过渐进策略,赵匡胤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三大纲领,收回了地方权力,宋朝摆脱了五代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困局。


5.2     赵匡胤并没有因噎废食,为了使军队保持活力,他仍授予边镇将领诸多特权。


5.3     但宋朝的后继者们一味强调猜忌制约武将的祖宗之法,导致宋朝常年武功不振、软弱可欺。


书           名:宋太祖传

作           者:王育济、范学辉

主   讲    人:刘史君

主讲人简介:资深出版编辑,历史研究者

主           播:朗读者晟焕

策 划  编 辑:袁博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雪强_z4

    潜水莫问

  • 听友254283734

    潜伏

  • 听友396405991

    6

  • 谢妮_3o

    听友266394751 回复 @谢妮_3o: 平捻

  • 凤飞飞f嘎嘎嘎

    宋朝并不是大一统

  • 1867044gcxh

  • 布丁_cpk

    最后最大的boss是他老婆

  • 迂亮梦蝶

    此刻当你陷入黑暗的绝境,才懂光明多遥不可及

  • 秋空之光

    讲的太好听,主播辛苦了

  • WoweTwt

    怎么没有笔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