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梦幻沙坡头

【行走在路上】梦幻沙坡头

00:00
13:09

去沙坡头看看,是我到银川时,银川的朋友多次推荐的一个景点,于是我决定去那里看看。


果然,从沙坡头回来后,我大发感慨,幸亏了朋友的多次推荐:沙坡头的确非常值得去看看的。


而且,我后来又知道了还有这么一说:“不到沙坡头,就等于没到宁夏!”“游遍中国万里路,长忆宁夏沙坡头。”说真的,这话并不过头。


看看,没有去沙坡头的你后悔了吧?


不去沙坡头看看,的确是会让人遗憾的。


“单车欲门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诗想必大家还熟悉吧?上中学时,我们都能背诵的。


这是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诗,写于公元736年。那时,王维奉旨宣慰在河西打了胜仗的将士,途经沙坡头,面对大漠、黄河壮美的景色,禁不住激情澎湃,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沙坡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跟着我去走走你就知道了——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以西20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


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沙坡头的确很美,美得让你惊艳;沙坡头的确很壮观,壮观得让你惊叹!


沙坡头整个景色的确不同凡响——南靠重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余脉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在沙与河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沙与河这对本来是不相融的矛盾体,在沙坡头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浩瀚无垠的腾格里大沙漠、蕴灵孕秀的黄河、横亘南岸的香山,与世界文化遗产战国秦长城、秦始皇长城……


谱写出一曲大自然的梦幻交响曲。


而对于沙坡头,从《明史·地理志》载,中卫“西有河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读史方舆纪要》载,中卫:“西五十里,因积沙而成,或云即万斛堆。”可见,沙坡头这座大沙山,历来名声显赫。在历史上,它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美名,叫鸣沙山。《读史方舆纪要》摘引元代史志记载说:“自兰州而东,过北ト渡,至鸣沙河,过应理州,正东行至宁夏路。鸣沙河,即宁夏中卫鸣沙山南黄河也。”这里所说的“鸣沙山”即是今之沙坡头。


然而,同样的沙坡头,今天的它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的,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圣地闻名于世。


包头至兰州铁路在中卫市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1956年开始,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仓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而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把它建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是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沙坡鸣钟所在地,丰硕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被世人称为“沙都”。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站在沙坡头,放眼眺望,黄河、大漠、青山、绿洲交汇在一起,尽收眼底,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抚摸着王维的雕像和刻着他诗句的石碑,这一瞬间,我方才真正领略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的隽永与情韵——


好一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好一个梦幻般的奇景!


沙坡头的沙子细腻,柔软,没有丝毫的杂质,甚至没有一丝尘土,清纯干净得无法相像!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黄色。令人感慨的是,一望无垠的大漠毫无荒芜之感——因为这里流淌着奔流不息的九曲黄河!令人惊喜的是,黄河在沙坡头竟婀婀娜娜地流泻出一个“儿”字形,使黄灿灿的沙漠中呈现出一片神奇的绿洲!这一切,诠释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的深刻意义!也更加诠释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宁夏与黄河有着不解的缘份,并形成了典型的黄河文化的深刻含义!


是啊,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


我们玩了一回滑沙,这滑沙工具极其简单,就是一个狭长的小滑板,仅够一个人坐在上面,小滑板上有一个手拉的制动装置,从山头到山脚,也就是两百米,但很徒。速度过快时,双手拉制动装置,以减慢速度,防止滑板过快而翻倒。不过,滑沙是沿着沙槽下滑的,不用担心会偏离,要做的只是胆大和双手掌握的制动装置即可,既简单又刺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下滑时,滑板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人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让我们更惊奇的是,我们还乘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了一回!


因为我们第一次坐上了黄河上了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


在黄河上“漂流”,没有太大的惊险刺激,但却十分惬意:此段黄河河面极宽,而此时的黄河水充满了无尽的温柔。我们乘坐的羊皮筏子也很特别,它们都是用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吹满气而扎成的。每个羊皮筏子都需要14只整羊的皮扎起来,它们被排成3排,两边各5只,中间4只,然而,这个由14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来,非常轻便,但却能坐上5人:4名旅客背靠背坐着,一名年轻筏工用浆划筏前进,非常有趣。我们乘坐着这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渡向彼岸,在滔滔黄河之中,羊皮筏左右摇晃,我们一边提心吊胆,一边饱览金沙、黄河和绿洲的斑斓,还一边小心冀冀地前后拍照,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美好的镜头,这情这景,宛若是在梦幻之中……



(此文发表于《广西政协报》2013年11月28日第四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